[大寮] 廟宇
引自 忠義國小網站
我們大寮鄉民主要以道教、佛教為最多,現登記有案的廟宇約有三十餘座喔!基督教教堂
則約有六座,還有沒領「牌照」的也不少呢!「廟宇」是村民的精神寄託,也是地方信仰
、政治及社會團結的中心,由此可見我們鄉民的生活是和宮廟息息相關。
讓我們來看看鄉內一些較具代表性的廟宇吧!
《福德爺廟》
建於民朝末年,廟前有泉井,清涼甘甜,鄉民可以採自助式付款來享用。
《拷潭廟》
又稱[保福宮],清道光21年〈1841年〉由武生簡敬心募建,供奉「保生大帝」或稱「大道
公」,他是民間信仰中的「醫藥之神」耶!還有神案底下隻「虎爺」傳說摸摸虎爺的頭能
治療「豬頭皮」呢!
《朝中宮》
又稱『中庄廟」,別看他不起眼,他已經有230歲了〈建於西元1768年〉廟裡供奉「玄天
大帝」,就是腳踏車烏龜和蛇的─上帝公,他是當地居民民的守護神呢!
《包公廟》
又稱「開封公」,包青天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祥了,這可是全台灣最大的包公廟,最值
得欣賞的是廟的建築格局莊嚴宏偉,廟前的兩頭獅子高大威武令人蕭然起敬。
《五龍山、南雄代天府》
在中商工山背後的五龍山,朝東面向高屏溪,而這塊土地張簡五龍先生捐出來蓋廟的,他
自己就長眠在左脈的尾端,遙望山上的白觀音引領五條巨龍守在這兒,與五龍先生行一濟
世的精神,就像觀音的慈悲心腸相互輝映,造福地方,這裡更是鄉內唯一像公園的廟宇呢
!
二、萬應廟─民間的忠烈祠
漢人稱死後無人奉祀的孤魂野鬼為「有應公」,由於畏懼鬼魂為害活人,也為了做功德,
不讓屍體四處曝露影響環境衛生,所以有為他們埋葬的習俗。
早期從大陸移民臺灣的人,大多數是無妻無子單身一人的「羅漢腳」,當時滿清政府腐化
,官員貪污不正,經常得自力救濟或是以恃強凌弱的方法才能夠生存和發展,而這些羅漢
腳精神苦悶、血氣方剛,更容易好勇鬥狠。
臺灣漢人因血緣不同分成「閩南」和「客家」兩大族群,為數最多的閩南人又因祖籍不同
分「泉州人」、「漳州人」,常為細故而發生集體械鬥。械鬥之後難免死傷不計其數,這
時人們為他們集中收埋立廟,人多了便是「萬應廟」,名稱大同小異。比較不同的是客家
人當械鬥大到演變成反清復明時,經常站在政府這一邊,所以死亡者另獲皇帝頒「義民」
頭銜或稱「義民爺」等,嘉獎他們平定叛亂的功績。
日本人佔據台灣時,漢人有了共同的敵人「日本人」,族群對立分化變淡,這時期的有應
公則是收埋戰死或被槍決的「抗日份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29.241.235
※ 編輯: angusliang54 來自: 163.29.241.235 (05/12 17:57)
推
05/18 22:01, , 1F
05/18 22:01, 1F
Daliao 近期熱門文章
7
17
PTT台灣在地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