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寮] 大寮圳...

看板Daliao (大寮)作者 (冬咚的爸爸 ^__^)時間16年前 (2009/06/05 09:3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一、前言 (一、)高屏溪河灘新生地的開發   高屏溪右岸的高雄縣大寮鄉磚子窯至林園鄉汕尾出海口,全長約18.4公里的堤岸,守 護著大寮、林園一帶二千多公頃的農地,以及大發工業區、林園石化工業區的安全。沒有 築堤以前,高屏溪每逢雨季經常氾濫成災,淹沒右岸沙灘及農田。因此,這一帶的農民, 早期只能搭寮作為臨時棲身之所。耕作的農作物也是以短期作瓜果、蔬菜、水稻為主,雨 季期間,隨時要有逃避水患的準備,收成很不穩定,冒的風險也大。 (二、)大寮圳的誕生   日治時期,為了擴大曹公圳流域稻米與甘蔗生產面積,高屏溪右岸的河灘地,是一大 片很理想的新生地。因此,在昭和五、六年間進行測繪與調查,昭和七年(1932)著手興 建河堤,磚子窯至芎蕉段約2.2公里,此後從高屏大橋下的溪岸起,至林園出海口,逐年 修築堤防。 高屏溪右岸堤防完工之後,數十年來,水患杜絕,並利用洪水期間帶來混濁的泥沙與有機 物質,經水圳流到農地,改良礫石灘新生地。為供應農田灌溉用水,於是在九曲堂曹公圳 上游導水幹線引水,新開一條曹公圳支圳(大寮圳),自昭和七年(1932)一月動工,至 昭和八年(1933)十月竣工,大寮圳灌溉總面積一千八百五十餘甲,成為曹公圳系統的第三 大灌溉區,因而衍生大寮圳、林園圳灌溉系統。 由於大寮、林園廣大溪埔平原加入農業生產,日治時期甘蔗、毛豆、紅豆與稻米產量激增 ,至今仍為高雄縣的稻米、紅豆重要生產地區,甚至提供林園石化工業區、大發工業區的 大片工業開發土地。大寮鄉成為富庶農村,經濟產業更多元化。 (三)、大寮圳的規劃 大寮圳:大寮圳圳頭位於大寮鄉,灌溉全鄉農田,係曹公水利組合所建。昭和七年(1931 )一月十七日開始施工,翌年十二月底完工,費時將近兩年完工。昭和九年(1934)二月 六日上午在曹公祠及磚子窯導水幹線分別舉行竣工及通水典禮。工程設計初由台中州土木 課長阿部貞壽負責,後由高雄州土木技師山下真負責完成。總工程費五十二萬一千二百五 十日元,國庫補助拾萬九千二百五十元,佔二0、九五%,餘由貸款償還。當時灌溉面積 約一、八五0公頃,三分之二種水稻,三分之一種旱作(甘蔗),灌溉區域為大寮翁公園 段、大寮段、芎蕉段、拷潭段、潮州寮段、磚子窯段。本圳現由大寮工作站管理營運。 大寮圳分為導水幹線及一、二幹線。導水幹線流經大寮鄉義和村,到溪寮村止。一幹線流 經義和村、溪寮村、翁園村、琉球村、永芳村、上寮村、大寮村、過溪村。二幹線流經溪 寮村、翁園村、琉球村、永芳村、三隆村、潮寮村、會結村。另在拷潭村設抽水機,灌溉 內坑村、拷潭村八十公頃農地。 (四)、大寮圳立碑 大寮圳竣工記念碑:昭和八年十月(1933)竣工,立於大樹鄉九曲村九曲路曹公圳號橋東 側的曹公圳旁,石材為高屏溪卵石高130公分、寬80公分陰刻碑文「曹公水利組合,大寮 圳竣工記念碑,高雄州知事野口敏治」,下設水泥台座。背面碑文「昭和七年一月十三日 著手,昭和八年十月三十一日竣工,工事費金五十二万千二百五十圓也,灌溉面積一千八 百五十餘甲步」高78公分、寬36公分。 取材自 http://cgcanal.cca.gov.tw/chinese/html/dalian/a/dalian-a-1.html 身為大寮人, 多知道一些家鄉的事總是好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29.241.235
文章代碼(AID): #1AA7PIr0 (Daliao)
文章代碼(AID): #1AA7PIr0 (Dal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