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 新莊老街簡介下篇

看板HsinChuang (新莊)作者 (好聽的吉他聲)時間16年前 (2009/04/12 01:07), 編輯推噓4(403)
留言7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下篇是講新莊歷史,我忘了我從哪個網站下載,大家看看囉。 一、地名由來: 「新莊」是一個在明朝就有文字記載的地方,這兒是一塊土地肥沃,面積遼闊的平原 -武朥灣平原(即新莊平原)。新莊最早稱為武朥灣社,因為住著平埔族武朥灣社的住民 而得名,他們在這兒過著漁獵和簡單的且自給自足的耕作生活。清朝康熙年間漢人(閩南 人與客家人),因為南部地區已經無地可墾,往北開發,經由淡水河,才陸續來到這兒。 乾隆時期,這裡稱為興直堡新莊街(或稱興直埔)。「新莊」是指新形成的村莊。因為清朝 初期,大量的漢人到這兒開墾,於是就聚集形成一個新的村莊。稱為「街」,是因為新莊 正好位於新莊平原,人煙稠密的市街中心。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於大正九年(民國九年; 西元一九二0年)隸屬於台北州新莊郡,稱為新莊街。光復後民國三十五年,隸屬於台北 縣新莊區,稱為新莊鎮。民國六十九年,改為縣轄市,稱新莊市。 二、發展情形: 台北的發達先從淡水河口開始,本來是淡水和八里,後因西元1694年的大地震,台北 盆地陷落為臺北湖,船隻沿著河水進來,剛好新莊為凹岸,港深水闊適合船隻停泊,為淡 水河的最終港,故有「過盡千帆」的說法。 清朝乾隆、嘉慶年間,新莊水運發達,千帆聚集,是各種貨物、商品的集散地。大陸 來往的船隻,常在底艙放置石材或紅磚(稱為壓艙底),以平穩海上風浪,確保航程的安 全。船隻到達新莊後,即卸下南北貨和這些石材、紅磚,裝上本地出產的米、茶、樟腦… …等產物回大陸。這些卸下來的石材和紅磚,常用來當作建築或鋪設道路的材料。新莊發 展較早的碧江街、新莊路,當時即是用這些紅磚來鋪成路面。 新莊因水運而發達,也因水運而沒落,淡水河淤積(約西元1809年)使得新莊失去港口 機能,轉到艋舺的大稻埕碼頭,管理的新莊縣丞(有點像新莊市長的職位)也改為艋舺縣丞 ,一百多年的繁榮也就暫時劃下句點。 到了西元1887年,劉銘傳來台灣建設鐵路,從大稻埕開始往北和南延伸,北到基隆, 南到新竹,西元1891年經過新莊平原,也就是現在的省道台一線(中正路),是新莊發展的 契機。西元1897年,因為颱風把鐵路沖斷,加上新莊的士紳反對,日本人就將鐵路線轉往 板橋,新莊的發展也就停滯下來,失去原有的北台灣重要地位。 三、新莊重要的開墾人物:楊道弘、胡焯猷、郭宗嘏、張必榮…… (新莊的廟宇會看到他們以前捐獻的碑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9.77.251.163

04/12 01:11, , 1F
頭推~
04/12 01:11, 1F

04/12 01:54, , 2F
謝謝老師的分享 我收到了^^
04/12 01:54, 2F

04/12 02:52, , 3F
新莊士紳當時沒有反對啦 純粹只是橋修不好而已
04/12 02:52, 3F

04/12 02:52, , 4F
開玩笑 反對就是抗日 那個年代會被殺掉的
04/12 02:52, 4F

04/12 09:31, , 5F
看這篇就想到我小學有演出過"詩詞之美話新莊"的表演
04/12 09:31, 5F

04/12 13:02, , 6F
我有聽過ㄧ個反對的原因 是說會破壞新莊的龍脈 風水等
04/12 13:02, 6F

04/12 13:03, , 7F
怕影響新莊後來的發展 故遷往板橋
04/12 13:03, 7F
文章代碼(AID): #19uCu_nn (HsinChuang)
文章代碼(AID): #19uCu_nn (HsinC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