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竿] 海角樂園--大坵島

看板Matsu (馬祖)作者 (明明)時間16年前 (2008/10/31 11:2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圖文版:http://www.wretch.cc/blog/yaming/11147344 這一次有機會幫忙公所磯釣比賽,擔任工作人員,讓我相當興奮。除了能夠 賺一天補休外,最開心的就是能夠前往大坵島歷險。為什麼讓我如此興奮呢?因 為大坵島在民國七、八十年代,隨著居民及軍隊的撤離,今已是無人島,除非是 包船前往,否則平時要去並不容易。今年公所為推廣觀光,有幸在六月到九月期 間舉辦「大坵生態之旅」活動,週末固定有前往大坵的航班,可惜因為這段期間 我週末總有一些事而未能成行,這次剛好利用機會來一探大坵島神秘風貌!而本 來想說要到星期日的磯釣比賽才有機會前往,今天趁著公所工作人員們要去探查 釣點的機會,有機會先前去探路,真叫我既興奮又驚喜! ● 細說大坵 大坵島以前可是有住人的。北竿北岸一帶,是豐富的漁場,但冬季這附近海 域風浪很大,不方便往返,因此早期大陸沿岸或馬祖地區居民,因捕魚方便,在 此搭設漁寮,之後並利用當地石材建築房舍,始有人定居。在民國四、五十年代 時,這邊的人口更曾有百餘人之譜,還設有國小的分校! 民國六、七十年代之後,也許由於漁源枯竭,或者討海生活不易,許多居民 紛紛移到北竿、馬祖列島或台灣工作,使大坵島人口逐漸凋零。隨著民國七十七 年,最後一批居民離開大坵,隨後民國八十二年底,島上駐軍撤哨,大坵島始成 為無人島。之後,馬祖農業改良場在此放養梅花鹿,意外的讓這座無人島,變成 了「梅花鹿之島」! ● 前往大坵 早上九點半,在公所老人活動中心開完會後,我們隨即前往釣點探查。這次 參加磯釣比賽的選手共有七十位,為避免選手太過集中,產生爭執,我們將島上 分成五個區域,屆時將由選手抽籤決定各自的區域。而我們這次去大坵主要的目 的,就是先去界定這五個區域,裁判及助理裁判也利用這次的機會,去熟悉各區 域的地理位置,以便當天能正確帶領該助選手到劃定區域。 由於船長也有來參與開會,我們散會後,與極快的速度趕到橋仔碼頭,準備 出發前往。此時船長已經備好船,相當有效率。前往大坵的船相當小,不過由於 橋仔碼頭離大坵只有幾百公尺,所以風浪相當平穩。離開橋仔碼頭後,即看到大 坵島愈來愈近,五分鐘後,即停靠橋仔碼頭。 此時由於是退潮,船隻只能停靠舊碼頭。舊碼頭的設施相當簡陋,其實應該 說是一條連接水底的步道,並沒有綁纜繩的設備,也沒有平台。因此船一到碼頭 ,我們大家依續跳下台階,實在有點驚險。冬天風浪大的時候想必更加可怕,因 為此時船身晃來晃去,從甲板跳下台階,如稍不注意就會撞傷,而且光靠岸跟綁 好纜繩可能就要花許久的時間,可以想見昔日居民生活的艱辛。 ● 漫步大坵 沿著這條通往海中的步道往上走,會來到一個平台,在平台附近座落著三五 間建築,隨即我們沿著右側的步道往北邊走,轉個彎,這裡是一片草原,右邊就 是懸崖。大坵島上幾乎沒什麼林蔭遮蔽,也難怪壽延上次回來會被曬得哀哀叫。 在這裡,可以看到北竿西北端海岸的情景,從這裡看過去,就是風山,再更北邊 ,則是位在飛機跑道北面的獅嶼,在這裡會經過北竿離大坵島最近的地方,大概 只有兩、三百公尺,不過這裡下去是一個懸崖,除非跳水技術高超,不然要從這 裡游過去北竿,可也不容易。但是這海峽上方一個巨型的電線,這裡的用電是從 北竿風山那頭牽過來。 平時看地圖,總覺得大坵島應該還不算大,但事實上也不小。五個釣點中, 我們光是走到最近的釣點,就需要走二十分鐘左右。雖然走蠻久,但沿途的風景 也讓我們忘了路的長短。步道的右側,都是相當狀觀的懸崖,壯麗的風景,總吸 引我駐足拍照,因此常不知不覺得,腳步就落後許多。不過倒也不只有我愛拍照 ,知訓在出發前,還趕回家拿「大炮」的專業型照相機來拍照,準備捕捉沿途的 美景,幸運的話,可能還有梅花鹿出來露臉! ● 發現梅花鹿 說時遲,那時快,在大家納悶怎麼都沒有看到梅花鹿時,在右邊的叉路上, 就發現有好幾隻梅花鹿翻過山頂跑了過來,這時我、知訓和一些有帶相機的同事 紛紛拿起相機,捕捉這精彩的鏡頭。而梅花鹿們可能也是在這島待久了,好像不 怕生似的,還走近讓我們拍,實在覺得相當可愛。 ● 大坵步道 其實過去,大坵島上是沒有道路的,反而是它成為無人島後,政府為發展觀 光,而在島上舖設步道。架設步道後的大坵,走起來方便多了,環繞著大坵島的 步道,就好像白色彩帶般,在陽光的照耀下,愈加亮眼。 島上的大坵步道,是呈8字型排列,在島的中央,有一個圓環,往右邊走, 是我們原本規劃的C、D釣點。這兩個釣點的區域雖然不大,但它有一個縱向延 伸的平台,退潮的時候,還可以通往大坵島,所以也不見得比較吃誇。而這邊釣 點的漁獲量似乎頗豐盛的樣子,在岩壁下方礁石上,還有幾名釣客特地包船過來 ,正在那釣魚。高處往下眺,這些釣客們與身後的礁時對比,顯得特別渺小。 聽說這個步道建來頗不容易,主要是運送的問題,大坵雖然離北竿本島不遠 ,但終究還是離島,建築的材料多需要從北竿運過來,而到大坵的船,又限於潮 水及港埠設施,規模受限,運送可說相當不易,今天能走在步道上,萬分慶幸! ● 走在林蔭間 在插完第五根標旗後,我們也完成今天界定釣點區域的任務,準備返航。從 另一側回來,才發現,原來這裡也是有林蔭的,只是區域很小罷了。走在林蔭步 道,相當詩情畫意。不過也許由於許久沒有人來,這沿路有一些倒掉的樹擋在路 中間,大家合力把它移開,以利當天能夠通行。而這樹可能倒很久了,裡面都蛀 生許多巨型的螞蟻,在搬樹的時候,有些螞蟻都爬到我的手臂上來,實在是相當 可怕! 林蔭步道的終點,是白馬尊王及大坵大王廟,隨著大坵軍民的撤離,日後守 護大坵的任務就只有靠祂們囉!這廟宇不大,卻可以看出島上居民們信仰的堅定 。看著附近起伏的地勢,想必廟中這個平台一定是居民合力填成的吧!憑著百餘 居民,及有限的資源,要蓋這種水泥作成的廟宇,在材料運輸上更是不容易!小 小的建築,讓我是大大的震憾,實在相當感佩當地居民的毅力及對信仰的虔誠! 值得一提的是,大坵大王白馬尊王廟門的題字,相當有意思,它的上下聯分 別是「敬神如神在」、「不敬也不怪」,橫批則為「心誠則靈」,可以看出當地 居民樂天的態度。大坵的居民雖已離開,大坵大王及白馬尊王,想必仍會繼續幫 他們看守著大坵島!離去時,看著廟內未燃盡的香,我知道,大坵大王及白馬尊 王的的形象,正如祂們守候著大坵島般,駐駕在每個島民的心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9.160.234
文章代碼(AID): #192dkr1Z (Matsu)
文章代碼(AID): #192dkr1Z (Mat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