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在地人帶你遊 馬祖 東莒 探訪遺世島嶼

看板Matsu (馬祖)作者 (pink spider)時間15年前 (2010/09/01 08:26), 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ppt.cc/dsa6 馬祖東莒,面積只有2.64平方公里,知名度遠不及南、北竿及東引,它卻是我 一心想重遊之地,因為東莒囊括馬祖各島特色;而且有船老大的導覽,總能在最 好的時間、看到最美的景色,漫步古厝聚落、沙灘挖蛤、賞磅礡峭壁及躺在燈塔 下看星星的感動,都令人回味再三。 報導╱楊沛騏 攝影╱王文廷 前一次造訪東莒已是4年前。但始終惦記著當年船老大的叮嚀:一定要在農曆初 一或十五左右再次遊東莒,才可見到大退潮時,潮間帶驚人的生態。於是,這趟 我選在最佳的時間重遊東莒。 和許多靠海維生的外島居民相同,東莒人最愛說,大海就是他們的冰箱。除了釣 魚,每逢退潮,當地居民就會到海灘撿拾貝類加菜,但只在大退潮時,東莒與犀 牛嶼之間的連島礫灘,才會完全浮現,而這片礫灘正是船老大引以為傲的天然冰 箱。因為有潮汐調節,海灘可休養生息,貝類才得以生生不息。 東洋山聽濤 燈塔眺景 潮水才褪至膝下,一行人已隨船老大進入礫灘。一開始,我就被岩縫中的寄居蟹、 石?所吸引,然而隨著水位的降低,才察覺剛才看的全是小兒科,越靠近犀牛嶼 發現的貝類愈大、愈多,甚至同一個岩縫裡就可以發現貽貝、龜瓜(馬祖人稱佛 手)、藤壺、海葵擠成一團,笠螺、鐘螺更是遍布整個礁岩,遠觀就像一顆顆羊 糞,數量多到恐怖!腳踏在礁岩上,鐘螺立即四方逃散的景象,我更是頭一次見到。 趕在漲潮前返回住處檢視成果,大伙兒已採集到一大袋的蠑螺、貽貝、佛手,經 過清洗、簡單烹調,立刻大快朵頤,過癮極了。 去年才修建完成的東洋山步道,則是船老大極力推薦的新景點。沿陡峭崖壁興建 的步道,放眼是大片草原與氣勢磅礡的峭壁,景象令人動容,地理形勢絲毫不輸 東引的奇險,還有一處充滿傳奇的「神祕小海灣」。船老大說,小海灣附近昔日 有個火葬場,晚上無人敢靠近,投機者便利用來走私,讓此處更加神祕;另外也 因海蝕柱與海蝕溝的地形引人遐想,流傳呂洞賓與何仙姑在此得道的故事。 除峭壁奇險可媲美東引,東莒燈塔(即東犬燈塔)之美,也不輸有小希臘之稱的東 引燈塔(即東湧燈塔)。建於1872年的東莒燈塔,不僅比1904年興建的東湧燈塔 悠久,已列為2級古蹟,獨特的白色防風牆及墨瓦白牆的展示館,坐落大草原上, 更散發清新的歐風情調;此處還可居高眺望福正海灣、漁船、古厝構成的如畫風 景。若遇上好天氣,夕照犀牛嶼的絕美景象及躺在燈塔下看星星的愜意更不能錯 過。 崖畔古厝群 美景蒼茫 東莒的古厝風采也不輸北竿的芹壁村。約有20多戶的福正聚落,有些雖已殘破 不堪,但雜貨舖老太太親切地招呼,與一家子圍坐屋前吃晚飯景象,更自然生動。 隨意走逛,都可以發現迷人的漁村風情。另一處的大埔聚落則完全空無一人,兀 自矗立斷崖畔,帶著遺世獨立的蒼茫美感。 東莒還有一個獨特活動─沙灘賞星光,在無光害的暗夜裡,欣賞浪花前端的星光 點點。浪潮退下的一剎那,用腳踩沙灘,沙裡還會出現更多光點,至今仍無學者 確定那究竟是何種生物。前次來東莒,我就對這奇景念念不忘,未料事隔4年, 星光數量未減,足見東莒生態並無太大改變。只可惜,在沒有光線的情況下,無 法把那奇特影像拍下來,想看,只能親自到東莒去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0.251.102.82

09/01 09:30, , 1F
看不到沙灘裡的光點 可是晚上看過很多次一大片的水母群
09/01 09:30, 1F
文章代碼(AID): #1CVPt9aB (Matsu)
文章代碼(AID): #1CVPt9aB (Mat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