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漫遊花東縱谷旅記之二~~舞鶴於瑞穗之端 …
花東縱谷最突顯的田園景色,莫過於成群高挺的檳
榔樹矗立在田野間,而當我的二輪鐵馬在這鄉間道
路上緩緩的轉動時,檳榔園只是田園景觀的一部份
而已,沿途還有廣大的煙田,正當我舒服自在的享
受似乎沒有盡頭的筆直車道,以及兩側盈滿視覺感
受細胞的綠色田野時,不經意的瞄到左前方有一頭
黑白相間的乳牛,而牠正盯著我看,或許我是不速
之客吧或是難得的陌生訪客吧。趨近一看,原來這
是一處牛舍,這裡應該就是名聞遐爾的瑞穗牛奶的
供應者--乳牛的居住地吧,這裡有一群乳牛在牛舍
裡,不過有兩隻躺在欄外看似享受著日光浴,因此
我才能清楚的看到他們。往前騎著,經過了一處結
滿柚子的果園,不過似乎還未成熟。自行車道大部
分都是平直的路,但有幾段上坡路,雖是變速腳踏
車但腳還是踩的有點累,加上竟忘了把水帶在身上
,使得我看到那些水果,口水都快滴了下來。整個
自行車環線在幾個景點處都有花東風景管理區所設
置的解說牌,可供遊客更加的認識這個美麗的地方
。我總共繞了兩圈,其實本來只想繞一圈,不過我
在一個地方騎錯路,以致於有一小部分沒逛到,為
了補這一段,我又多繞一圈。這就是隨興出遊的好
處,反正只有我一個人時間、地點、交通、食宿全
憑我彈性安排。
自行車道有一段是沿著河堤而行,路的盡頭,可以
與花東線鐵路對望,大約只相隔數百千尺的距離,
而此處也可以看到舞鶴台地,這是我今天預定的行
程之一,我還幻想著若這兒能直接到舞鶴台地該有
多好。車道其中有一段可遠眺海岸山脈,容我稍稍
介紹一下海岸山脈,它北起花蓮溪,南屹卑南大溪
口,長約200公里,由著名的秀姑巒溪從山脈中段
切出入海而又分為海岸山脈北段與南段,平均高度
約1000公尺,最高山為三仙台風景區附近的新港山,
高1682公尺,另外高1190m的都蘭山則是卑南族南王
部落的聖山。結束自行車道環線之旅後,即回到車行
還車。時間已過中午,到7-11買了午餐順便坐在裡面
臨窗的桌椅上就地解決,也一邊盤算著接下來的行程
,本來今天打算拜訪好幾處地方,不過一來我不打算
租機車二來上午的行程有所延誤,故只好忍痛割捨一
兩個既定行程。
午餐畢,向幾個店家詢問何處可搭公車後,走到花蓮客運
瑞穗站等候開往舞鶴的公車。我要搭乘的路線屬花蓮客運
縱谷線,顧名思義此路線行駛花東縱谷,起站為花蓮總站
位於舊花蓮火車站附近,終站在富里。花蓮客運於幾個大
站都會開進站內,等出發時間到才繼續往前行駛,不過可
能由於此路線不容易塞車,所以車子到站的時間通常都拿
捏的恰到好處,所以並不會因為要載客而需等候太多時間
。購票時向售票小姐詢問到北回歸線碑要搭哪班車,那小
姐一時反應不過來,還問了幾次這是哪裡,後來有其他服
務人員跟她說在舞鶴,她才跟我說要搭哪班車。我一邊購
票時還聽到那個服務人員有點開玩笑有像取笑的跟她說"
妳住瑞穗還不知道北回歸線碑在哪阿",心下真是過意不
去,沒想到我坐在候車亭等候車子時,她還跑過來問我說
"北回歸線碑要怎麼寫?"寫完之後,心中暗自佩服有如
此求是態度之人,不論她是基於工作上的需要或是純粹想
瞭解北回歸線碑為何物,我都感到敬佩。下班開往富里的
車並未等很久,由於不知要在哪站下車,上車後央求司機
北回歸線碑那一站到了請跟我說一聲,車子沿台九線而行
大約十來分鐘就到了舞鶴台地,車子上了台地沒多久就可
以在左手邊看到往掃把石柱遺跡的指標,我在往前一站的
地方下了車。往回走約幾分鐘即可見到那白色高大的北回
歸線標。
到了這看到那斗大的幾個大字,我才知道原來我剛跟那小
姐說的其實有誤,這個應該是"北回歸線標",只是標誌,
而不是碑。不過我也是被之前蒐集的資料給誤導,雖是一
字之失,但差之百里阿!!北回歸線標,當然不乏介紹北回
歸線的資料,不過這裡還另外介紹許多天文的知識供遊客
閱覽。我花了點時間挑幾個詳細的看了一下。來到這不免
俗的會幹一種事,那就是一腳踏在熱帶一腳踏在副熱帶,
雖然這沒什麼意義,但出來旅遊,心情難免較為開放,自
然很容易有些和心情相呼應的行為出來。花蓮的北回歸線
標所在的地方是舞鶴台地,因此這裡的地勢較高,所以
從這可以鳥瞰紅葉溪以及清楚的遠望紅葉溪所來的高山。
白色的北回歸線標十分醒目,開車經過的話很難不注意到
它。因此當我在這休息時,我觀察到大部分的遊客都是因
為開車經過而下來看的,不過大多數的人都還是走馬看花
的看一下就匆匆離去。北回歸線雖說只是一條人為虛設的
地理線,但它所代表的實質內涵卻遠大於只是副熱帶與熱
帶的分野。
結束北回歸線標之旅後,下一個要拜訪的是赫赫有名的
掃叭石柱,掃叭時阿美族的一個部落名稱。掃叭是木板
之意,由於剛剛在往北回歸線的路上恰好瞄到往掃叭石
柱的指示牌,因此我不必費心的研究地圖以及找路,只
要循著台九線往回走就行了。步行約15分鐘,即到了往
石柱的叉路口,左彎進去一會兒即見到一對碩大的石柱
挺立在眼前。這兩個石柱外型頗像男性的生殖器官,不
免令人想到許多史前文化,甚至現存的一些少數民族的
文化裡都有陽具崇拜的象徵物,最常見的莫過於石柱了
。不知這一對石柱是否也與此有關。不過往前趨近一看
,石柱的解說文上共載有四種傳說(註)。無一與陽具崇
拜有關我在石柱前佇立良久,也試著從不同的角度拍攝
這令人讚嘆的遺跡。這個地方並非只有石柱而已,而是
一個有規劃的文化景點,除了有石柱傳說的介紹外,還
有其他介紹阿美族的資訊,另外還有一個讓遊客休息的
亭子,我坐在亭子裡舒服的享受一個人的恬淡時光。這
裡的地勢依舊較高,視野依然不錯。突然覺得,幸福,
其實很簡單。
一個人旅遊,是充滿著許多樂趣的,像事前的找資料規
劃出想踏訪的景點,我找的書比較不是熱門或一般的休
閒旅遊專書,而是找一些有介紹花蓮人文以及歷史的書
,或是上一些旅記網站搜尋符合自己口味的路線或景點
,當然並未刻意的排除一些經典的行程,像很多人都會
到北回歸線標以及掃叭石柱來晃晃,我也不例外,只是
我會如同我踏訪北台灣的古道一般,我會試著放慢自己
的心思,每一個景點都會留空白的時間給自己,也許只
是單純的坐著,任由腦神經自發性的輕跳著,我也許不
會企圖去抑制它,但若思緒過於奔放,接近於發呆的狀
態時,我可能會收斂心神,讓我的感官再次的接受天地
自然所傾洩出的至美至善,讓我的呼吸能與天上白雲同
步享受風的輕拂與環繞,此時的我只是天生萬物的其中
之一,既渺小又偉大,既平凡又獨特。有人說旅行是為
了找到回家的路,這個所謂的"家"是不是可往內投射為
自己呢,可以是自己的生命,自己的靈魂....,如果每
次的旅行都能讓自己離自己的生命更近一點,那不是很
好嗎!
回程時先走至北回歸線標,不過這裡並未見到任何公車
站牌,為求謹慎,我還是往前走到剛剛有經過的站牌處
等候。由於提早到站等候加上公車比預定的時間晚了近
十分鐘才來,所以等於等了快半個小時才坐上公車,不
過花蓮客運花東線的班次本來就不多,也沒什麼好抱怨
的。回到瑞穗,離下班要開往豐田的火車還有一個多小
時的時間,於是便在火車站附近找點吃的,跟一家賣咖
啡的老闆娘打聽到附近有一家綠茶肉圓值得一嘗,於是
便往前走不到五十公尺處,進到這間店品嚐有口碑的綠
茶肉圓。第一次吃這種食物,口感很獨特,也的確有淡
淡的綠茶香,吃完後,我就帶著十分滿足的肚子回到車
站等候列車了。五點分搭上開往花蓮的柴快車,我買到
壽豐的票,回來後才發現,這班車剛好是我數年前火車
環島時在玉里搭的那班開往花蓮的柴快車,現在想來我
跟這班列車還真有緣呢!(續~~)
我的照片網址::http://www.pixnet.net/academu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掃叭石柱的四種傳說
一、獵人詛咒傳說
相傳在阿美族的神話故事裡有兩位神『加苦望也』與
『怕駕祿(不帶夏)』從天
而降舞鶴高原,後來生了一男一女,男名『斯羅者』,
女名『遼較』,有人說是阿美族始祖。某日有來自觀音山
(玉里鎮秀姑巒溪對岸)之獵人到舞鶴高原行獵,看到神
家中家畜很多,獵人要求送他們一些家畜,但二神堅持不
允許,因而觸怒獵人,以巫術換來狂風暴雨將神屋吹倒沖
流殆盡,僅存兩支門柱,日九化為石柱,即為今日所看到
的兩個石柱。
阿美族文化遺址石柱高約6公尺,寬約0.7公尺,厚約0.3公尺
聳立雲天巍兀壯觀,有千年石柱之稱。石柱上端有雕飾痕跡,
然文字而誌以察其詳,據傳說法是因該是Calao住的地方,
在這裡搭蓋房屋,他年老時以土地地質貧瘠作物歉收,遂率
族人遷返Lahtar(奇美東方高台地)。他們離開掃叭(Sabat)時
,房舍仍然留在那裡,因時代久遠,變成現在的巨石。
二、木板諧音傳說
掃叭石柱位於舞鶴台地上,傳說是阿美族祖先遺跡,因『掃叭』
為阿美族與『木板』之意。傳說大約在數百年前,有一群阿美
族人在此開墾,忽然傾盆大雨來襲,大家入工寮避雨,因地面
泥濘,便撿拾木板鋪地,代桌進食,所已有『木板』之稱。
三、阿美(眉)始祖傳說
四、化木為石傳說
如對另外兩種傳說有興趣者可至(以下網址亦為轉貼之資料來源)
1.http://www.juisui.gov.tw/pangcah/nr-4.htm
2.http://www.hl.gov.tw/%E5%8F%A4%E8%B9%9F/2-42.ht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85.245
※ 編輯: yom 來自: 218.166.85.245 (02/10 12:57)
Tai-travel 近期熱門文章
PTT台灣在地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