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新聞] 卑南遺址開挖 揭第2道面紗

看板Taitung (台東)作者 (罐裝出奇蛋)時間15年前 (2010/01/20 15:38),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TW-history 看板] 作者: tony121010 (我是來亂的) 看板: TW-history 標題: [新聞] 卑南遺址開挖 揭第2道面紗 時間: Tue Jan 19 13:20:50 2010 卑南遺址開挖 揭第2道面紗 台大、史前館釋前嫌 〔記者黃明堂/台東報導〕卑南遺址二期考古挖掘計畫昨天啟動,台大人類學系近30位師 生也來進行兩週的田野實習,與史前館研究團隊共同探索卑南文化的第二道神祕面紗。 上一次台大師生參與卑南遺址挖掘是民國69年到76年間,那時出土大量文物,在國內引發 震撼,也因為那次挖掘,促成史前館及卑南文化公園的興建。由於遺址精華區土地完成徵 收,史前館主導展開第二波挖掘,也以學術合作模式,邀台大師生參與。 昨下午,台大人類學系教授陳有貝帶領研究生助理11人,選修「考古田野」的大學生18人 抵達遺址,聽取遺址基礎資料簡報及現地勘查,今天才會正式開挖。 史前館「卑南遺址研究團隊」由助理研究員李坤修領軍,成員包括葉美珍、謝孟龍、葉長 庚等人,除了負責選定考古田野地點,還擬定課程專為這些初試啼聲的考古學徒上課。 今合作進行二期考古 第一期挖掘出土的數萬件文物,曾因長期被台大保管,並拒送返台東而掀起數年風波,館 校關係一度緊張。經時任立委的縣長黃健庭與地方人士強力要求,台大才分批歸還文物, 這次雙方再合作,邁向新的館校合作關係。 卑南遺址自民國69年的發現之後,仍有許多謎題尚待進一步的挖掘研究。「卑南二期計畫 」面積12公頃,是文化菁華區,經黃健庭在立委任內向中央爭取到7億元的經費得以徵收 土地及展開二期挖掘,館方希望能建構出更完整的卑南文化史。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an/19/today-south7.htm 史前館台大攜手 挖掘卑南遺址 【聯合報╱記者施鴻基/台東報導】 2010.01.19 03:27 am 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昨天起和台大人類學系合作,以半個月時間挖掘距今約2千年到5 千年的卑南遺址。台東縣政府文觀處長陳淑慧說,全台遺址大多只是搶救,僅有卑南遺址 可提供完整考古歷程,可說是台灣的歷史寶庫。 陳淑慧昨天才就任文觀處長,即參與她擔任卑南文化公園主任時推動的卑南遺址二期挖掘 計畫。她說,即將挖掘的卑南遺址屬精華區,地下蘊藏的文物非常豐富,這次和台大人類 系合作,可以讓學生實地感受考古、挖掘、研究到展示的各種過程,相當難得。 助理研究員李坤修等人說,卑南遺址古物有數千年歷史,先前出土的大量石板棺等文物, 顯示新石器時代卑南文化住民曾有高度文明,已出土的文物早已超過萬件,未出土的部分 難以估計。 前幾年台大曾取得卑南遺址文物,後來在縣長黃健庭擔任立委期間,強烈要求返還史前館 ,當時史前館就和台大取得「合作研究」默契,也促成這次考古活動,不過雙方都認為培 養人才才是重點。 李坤修等人表示,先前出土的文物大多是石器、陶器和玉器,取自石板棺中,研判屬於陪 葬品。另外卑南遺址中月形石柱,學者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可能用來觀測天文星體,也 有人認為和國外石柱群近似。 史前館副館長曾聖元表示,卑南文化公園下方有太平洋地區最大的墓葬遺址,兩千年前雖 忽然消失,但高度發展的製玉等技術,有待透過考古找出答案,意義重大。 台大人類系教授陳有貝說,以前雖曾帶台大學生走訪各處遺址挖掘考古,但都是已知的遺 址,如今有機會「從無到有」挖掘遺址文物,對學生而言很難得。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7/5374021.shtml -- 傑米,炸掉它吧。 ⊙─ ─⊙▂⊙ 碰到問題,用C4就對了! █◤ Adam Savage James Hyneman MYTHBUSTERS by dajidali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147.173 ※ 編輯: tony121010 來自: 140.112.147.173 (01/19 13:2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5.93.224

01/21 10:49, , 1F
台東的土地什麼時候這麼貴阿~七億><
01/21 10:49, 1F

01/21 14:30, , 2F
徵收是公告地價的四倍 但七億也不是完全用來買土地就是了
01/21 14:30, 2F
文章代碼(AID): #1BLhB-6Z (Taitung)
文章代碼(AID): #1BLhB-6Z (Tait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