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二重疏洪道 「是水路,不是車道」

看板WuGu-BaLi (五股-八里)作者 (過客甲)時間12年前 (2013/09/30 10:44), 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8193825.shtml 上月潭美颱風過境後第1個上班日,蘆洲李先生騎機車從6號越堤道準備穿過二重疏洪道至 新莊上班,卻發現鐵閘門仍關閉,焦急地向警員抱怨:「太離譜了吧!颱風警報清晨8點 半就已經解除,為何路還不通?」 這是三重、蘆洲地區居民的痛,只要颱風大雨一來,二重疏洪道內的疏洪道路就會封閉, 路一封就得繞道,多花的時間動輒超過一個小時,民眾罵翻天,卻忘了疏洪道本來是給「 水」走的,不是給「車」走的。 水利局官員說,疏洪道路淹水退去,道路滿是泥巴、雜草,當然要先清洗乾淨,才能確保 行車安全,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水道完工 卻讓2地變孤島 二重疏洪道北起大漢溪、新店溪匯流處(淡水河起點)北岸,南至基隆河匯入淡水河的南 岸,是依據大台北防洪計畫設計長約7.7公里、寬450至700公尺的人工排洪道。 闢建目的只是防洪排水,不包括交通功能,1期工程1984年完工,確保三重、蘆洲免受水 患之苦,但也恰好與淡水河一左一右把這2個地區圍成孤島。 且當初除了最北端的五股洲後路(103縣道)、中段的五股中興路(108縣道)2條既有道 路,並未設計越堤道,甚至1990年3期工程還規畫在這2條路上蓋成蘆橋、永安橋,打算永 久取代平面道路,但橋梁興建延宕多年。 由於中央與地方政府均未認真管理這條「水道」,長年荒涼成為濫倒廢土樂園;三蘆地區 「島民」往北欲往八里、淡水,向西要到新莊、板橋等地,必須進入疏洪道,堤外便道成 了交通要道,但早期沒路名、缺地標,外地人鮮少不迷路。 萬一颱風大水漫進疏洪道,除了中山高,往東只能靠重陽、台北、忠孝、中興橋通往台北 市,往西只能靠中山、重新橋。只要一封路,中山高五股交流道周邊就開始壅塞,還有新 莊環河路往三重方向,以及蘆洲銜接橫跨疏洪道橋梁的市區道路,都會塞成一團。 改善機能 歷任首長接力賽 淹水的日子畢竟是少數,民眾瞅著這424公頃土地荒廢多年覺得可惜,直到蘇貞昌擔任台 北縣長,約從2000年開始整頓道路、增闢越堤道、規畫運動休閒設施,至周錫瑋、朱立倫 又續建「大台北都會公園」,兼具防洪、交通、休閒多元功能。 隨著都市發展,周邊蘆洲、三重、新莊、五股已有108萬人口,利用疏洪道通勤的依賴程 度與日俱增;雖然近10幾年間又增建成蘆、永安、新北大橋,使跨越疏洪道橋梁累計至6 座,但已無法滿足暴增的交通流量。 居民無奈 通勤習慣早養成 新北市水利局高灘處長諶錫輝說,經濟部水利署至今仍認為疏洪道須優先重視防洪。三重 林小姐則反映了多數百姓的心聲,由於利用疏洪道通勤、休閒的習慣已經養成,即便能體 諒颱風、豪雨期間應回歸排水功能,卻也難免因為造成生活不便,被內心油然產生的埋怨 聲浪淹沒理性。 此外,近年氣候異變,颱風、暴雨多,使疏洪道淹水封閉的機會增加,譬如去年6月泰利 、8月蘇拉、9月天秤、今年7月蘇力、8月潭美、康芮颱風期間全線封閉6次,期間另有幾 次暴雨短暫封閉局部路段,民眾不僅得多繞路,即使上了橋一樣堵車,必須多花好幾個小 時通勤。 諶錫輝說,上個月潭美颱風來襲,登陸前1天外圍環流驟降豪雨,恰碰上滿潮使低窪路段 積水漲漲退退,疏洪道封閉33小時。雖待水退即動用19輛剷土機、27輛水箱車、4輛挖土 機、超過200人次連續趕工16小時搶通,民怨仍難熄。 他坦言目前6座橋梁已無法替代平面道路,如何減少封路次數、提升交通便利,是必須及 早因應的課題,市府已著手籌備改善方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4.0.121

09/30 12:03, , 1F
走永安大橋就好了 不用去成蘆橋 中山橋塞...
09/30 12:03, 1F

09/30 21:01, , 2F
封閉結束應該快速開放東西向越堤道互通 南北向慢慢清
09/30 21:01, 2F

09/30 21:03, , 3F
道路感覺 評估後可行的話 可再加高一些(如不妨礙排洪)
09/30 21:03, 3F

09/30 22:59, , 4F
本來就是疏洪道,真的不是路勒
09/30 22:59, 4F
文章代碼(AID): #1IIEM8-K (WuGu-BaLi)
文章代碼(AID): #1IIEM8-K (WuGu-Ba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