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記] 《探訪北港義民廟歷史典故│張健豐》
探訪北港義民廟歷史典故│張健豐
沿著雲嘉二縣邊界奔流的北港溪(笨港溪),造就北港(笨港)成為大陸移民台灣的重要港
口。但歷史上第一次的氾濫與改道,將笨港街一分為二。其商務後雖被鹿港取代,但仍為
嘉義通海要口。其後,經過歷次族群衝突和變亂,而有義民廟的存在。今日由此作為出發
點,探詢其發展脈絡,仍能體會北港的文化底蘊。
位於雲林縣北港鎮義民里旌義街20號的義民廟,源於200餘年前林爽文事件。事平後,地
方官就當地義勇事蹟具實上呈,獲乾隆皇帝御賜「旌義」二字,並准建祠祭祀。1788年6
月,笨(北)港紳商協議,將108位義民遺骸拾藏瓦棺,葬於現址,並勒石建亭永誌,名
為「旌義亭」,亭後建義民祠,以祀死難諸人。
今日該廟正殿第二進奉祀「義民公」木雕寶像,寶像後牆嵌立乾隆53年(1788)所立的〈旌
義碑〉。左右兩側的義民塚則為道光年間(1821-1850)「張丙事件」與同治年間
(1862-1874)「戴潮春事件」殉難的鄉勇,為泉州系統的閩南義民廟。每年農曆5月30日,
都會舉行隆重的祭典,稱為「義民公普」。
北港是移民來台重要港口
北港古稱「笨港」,其範圍包含今北港市街及新港鄉舊南港(今南港村北)一帶。今北港
朝天宮媽祖廟的觀音殿後方,仍矗立著乾隆40年(1775)由貢生陳瑞玉等人所敬立的〈重修
諸羅縣笨港天后宮碑記〉,足資證明北港的古稱。該廟據康熙56年(1717)所完成《諸羅縣
志》的記載,康熙39年(1700)在「外九莊笨港街」由居民同建。
「外九莊」指的是清初承繼明鄭時期,漢族移民最早拓墾的聚落所設,其收入在官府課賦
之外,故稱。今天,北港媽祖廟西側的民主路(清代稱「橫街」)有一處大圓環,聳立一
根《顏思齊開拓台灣登陸紀念碑》。主要就是紀念台灣開山祖顏思齊在明天啟元年(1621)
率眾登陸笨港,在「外九莊」一帶所立的十寨。
到了鄭氏、清領初期,陸續有中國大陸福建泉州、漳州籍與廣東潮州籍的客家移民經過此
地來到雲林、嘉義一帶開墾。所以,《諸羅縣志》記載:「客莊、漳泉人相半」。北港之
所以成為大陸移民的天堂,主要是因北港溪口接近福建沿海;加上其位處嘉南平原核心地
帶。所以,在清康熙23年時,已成為北路米糧輸出港口。
根據光緒20年(1894)倪贊元(時任雲林縣訓導)的《雲林縣采訪冊》所載,北港「東、西
、南、北共分八街,烟戶7千餘家。郊行林立,廛市毘連。金、廈、南澳、安邊、澎湖商
船常由內地(大陸)載運布疋、洋油、雜貨、花金等項來港銷售,轉販米石、芝蔴、青糖
、白豆出口;又有竹筏為洋商儎運樟腦前赴安平轉儎輪船運往香港等處。百物駢集,六時
成市,貿易之盛,為雲邑冠,俗人呼為小台灣焉」。
北港在光緒13年雲林縣未成立前,隸屬嘉義縣。由下面的《台灣輿圖‧嘉義縣》可看到標
示「下湖口即笨港口」的記載。因北港屬淺水小港,只能靠本地小船出入,商船只能在外
港的下湖街(口)停泊。遠在雍正年間(1723-1735)就已有「笨港口」的記載。
從美麗家園到殺戮戰場
乾隆8年(1743)因笨港地區「烟戶殷繁,奸良莫辨,縣丞彈壓巡查,緝拿匪類,掛驗船隻
,在所必須。」福建總督劉世明向清廷奏請「添設縣丞(副縣長)一員」,以維地方治安
與杜絕走私犯罪。此時,因笨港緊鄰的笨港溪以明顯的S形流路,造成歷史上第一次的氾
濫與改道。由上面的《諸羅縣番界圖》,可看到笨港溪將笨港街一分為二,「曰南街(笨
北港)、曰北街(笨南港)」。加上,乾隆47年(1782)發生泉州人謝笑等邀集鹿仔港(今
彰化鹿港)等泉州各莊,「各聚其眾,復行械鬥。」造成漳、泉州人分住笨港南北街的局
面。2年後,清廷開彰化縣的鹿仔港為正口,與對岸泉州的蚶江對渡後,笨港商務漸被取
代。但仍「為諸羅通海要口,自府城海道北至鹿仔港,必由笨港經過。」
當先民在此建構美麗家園的同時,這裡卻一度成為殺戮戰場。乾隆52年(1787)丁未台灣發
生台中大里杙(大里)的漳州人林爽文發動民變,即林爽文事件。據《平台紀事本末》記
載,乾隆51年農曆12月,林爽文自率大眾南下,彰化以南的斗六門(今雲林斗六)、菴古
坑(今古坑)、笨港等處,「群不逞之徒皆附之」。笨港縣丞徐英、防笨港汛千總林魁等
「皆先避去」。
隔年4月16日,駐守台灣府城(今台南市區)的台灣總兵(全台衛戍司令)柴大紀「由鹿
耳門覓海船取道笨港至諸羅縣」。由於笨港上達鹿仔港(今彰化鹿港),乃「命孫朝亮帶
兵100人駐笨港」;協助清軍的村庄則由欽差大臣湖廣總督常青發給「腰牌」證明其為良
民。5月17日,柴大紀以賊攻鹽水港(今台南鹽水)日急,「撤笨港駐劄兵,皆回縣城。
」於是,當地透過仕紳糾集鄉勇保衛家園,但被林爽文軍夜襲,隔天的6月1日笨港淪陷,
相傳死者有108人、一隻狗。
因「廣東、泉州等庄」的客家人、泉州人組織義軍支援清兵打仗。乾隆皇帝乃「特皆賜匾
額,伊等自必倍加鼓舞,奮力抒忠。」但考量「該處庄居甚多,難以遍行頒賜」。於是,
著(平台大將軍)福康安接到匾額後,即遵照鈎摹,擇其大庄群居處所,普加賞給懸設」
。福康安等便「奉諭旨,賞給廣東、泉州等莊『褒忠』、『旌義』里名,用示獎勵。」而
漳州人「雖與賊匪籍貫相同,但其中隨同官兵打仗殺賊者,亦復不少」、「所有漳州民人
各莊,著賞給思義村,俾該民人等咸知顧名思義,勉為國家善良,守法奉公,以副朕一視
同仁之意。」自此,除了閩南,義民信仰也成為台灣客家人重要的鄉土信仰。
北港仍充滿文化底蘊
1891年,來台灣考察的日本駐華外交官上野專一,在《台灣島實踐錄》中的台灣糖業生產
概況描述,北港、新港、下湖紅糖的生產量,占整個大嘉義地區(南界到曾文溪)近二分
之一強,可見此地區自清代以來糖廍林立。1895年日本據台後不久,在北港設立新式糖廠
,並興建台糖鐵路北港溪橋(今復興鐵橋),為朝天宮帶來南來北往的進香人潮。
今日,朝天宮廟前的中山路,承繼清代宮口街、日據宮前通的熱鬧,依舊賣著北港傳統的
糕點和油品等。而包括煎盤粿、飴糖等小吃,走進清代老街仍能遍尋得到,同時可感受當
地的文化底蘊。例如,走在義民廟前的旌義街,由東轉南到共和街(舊稱番【薯】簽市)
,到標示清代「暗街」的安和街,可看到甕牆。此為200年前郊商顏謙源祖先早年經營碾
米廠、油車、糖廍致富,於暗街建宅,以壓艙酒甕加以利用所築成。
其他還有貼在共和街牆上的台灣民俗四句聯、地名謎語及台灣諺語、《笨港與台灣歷史大
事記》,以及北港工藝坊等。遊客可以義民廟作為認識北港的起始,除可緬懷先人保家衛
土的義民精神,並可促進族群和諧,避免戰爭,追求和平。
(作者係歷史研究工作者)
http://www.observer-taipei.com/book2021/item/3333
--
東武天皇在台灣戰死:探訪北白川宮遺跡
http://cs2nn.nhu.edu.tw/research_ii.html?id=1&type=1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5.43.69.4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Yunlin/M.1709432486.A.633.html
推
03/04 07:54,
8月前
, 1F
03/04 07:54, 1F
推
03/04 21:26,
8月前
, 2F
03/04 21:26, 2F
Yunlin 近期熱門文章
PTT台灣在地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