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大安區歷史沿革
http://www.daan.gov.tw/service2/intro/history.asp
大安區初闢於康熙末年,最初至大安移墾的,多來自福建泉州府「安」溪人,當
時較顯赫的家族有陳姓、林姓、周姓、廖姓、凌姓等數家。各家族曾擁有幅員寬
闊的田產,建了不少棟相當考究的華麗古厝。今日在原地仍保有昔時風貌的已不
多見,陳姓古宅、義芳居、芳蘭大厝及黃家古厝,則是少數僅存之古厝。至雍正
、乾隆時範圍漸大。時為農業區,農作之成長首重灌溉,先民初乃利用天然池沼
築坡造埤,下雨時儲水,利用雨水灌溉田園,類此儲水池沼,昔時稱埤或陂(坡
),故有上陂、下陂、土地公陂(今金山南路郵政包裏大樓北側)、柴頭陂等。
後因陂水不敷使用,於雍正、乾隆間築第七股圳、繼築塯公圳,圳道陂池遍佈全
區,農事大興,居民以種植水稻為主,蔬菜次之
大安區名之由來,本於舊地名「大安庄」。爰光緒元年,臺北設府,轄二十二街
庄,其中之大安庄(大安、龍安、坡心)、下內埔庄與六張犁庄均在大安區內。
民國九年改市制時,除上述三庄外,包括古亭、東門之一部,分即以後之錦町、
古亭町、昭和町、福住町亦在大安區轄內。光復後,將上述區域合併為區,因大
安庄佔地廣且位於中心,故命名為「大安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0.149.116
Daan 近期熱門文章
PTT台灣在地區 即時熱門文章
10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