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情繫港町

看板Datong (大同區)作者 (一切會過去的)時間19年前 (2006/05/30 23:32), 編輯推噓3(301)
留言4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由eslite12排版且同意轉錄之 情繫港町 莊永明  「假使台北街頭是一本歷史書。」如此的假設,並不是多年前的一次聯考作文命題:「假 使教室像電影院」來的靈感,而是個人覺得在台北街頭就可以很容易的找到歷史!從台北 市的街頭巷尾可以談到歷史,絕不是誇口之言,因為台北市的每一條街道與巷弄,都是一 頁一頁的歷史,只是平常大家視而不見。我是土生土長的大稻埕囝仔,生於斯長於斯,使 我對大稻埕有特殊感情。在台北市開發史居重要地位的「台北三市街」之一的大稻埕,豐 富的歷史,數說難盡。長年來,我聽聞、採集、整理、記錄不少大稻埕點點滴滴的史料, 這是我寫《台北老街》一書和導覽大稻埕逍遙遊的佐證。 我需承認無法對大稻埕如數家珍似的做「完整無缺」的說明,畢竟大稻埕的歷史太豐富了 ,尤其是「茶香歲月」的年代,難怪日治時代,「稻埕人」就是「台灣人」的同義詞。以 「在地人講在地事」,自信我的筆觸、我的說辭,比其他的人來得有「土氣息、泥滋味」 !況且大稻埕的茶香歲月還留有餘韻的期間,正是我年少的時候。我曾踩著亭仔腳鋪滿薰 製花茶的茱莉花,那宛如是花團錦簇的地毯。我們曾用近百公分立方的包裝茶箱當積木, 疊成城堡,躲在裏面和外面當「敵人」的玩伴做攻防遊戲。兒時記憶,鮮明如昔,當然更 重要的是父老的一個個故事,不僅是傳奇,而且是一頁頁被忽略的歷史。我的出生地是港 町二丁目,日治時代的港町,就是現在的貴德街,歷史在往前溯,即清代的千秋街、建昌 街;我曾以「清代天母」來為這條狹窄、短小的街道定位,今日外僑區的天母,應該比不 上當年這條劉銘傳規畫、推動欲招商興市的洋人街繁盛。我的前輩一直以千秋街、建昌街 來說自己的里居地,從不認同以中國西北名不見經傳的城鎮貴德做為街名;但我對日本殖 民時代所留下的港町也不無反感,因為它濱臨淡水河,在船影幢幢的年代,大稻埕是台北 的港埠,它打破了台灣開發史所謂的「一府二鹿三艋舺」的迷思,而成了輸出「台灣三寶 」中樟腦及糖的重要貿易港,不僅是海峽兩岸貿易口岸,唐山帆船(戎克船)也遠走日本 、東南亞。 今日的貴德街,成了西寧北路的後巷,令人唏噓,許多的歷史已經斑剝、退色,甚而淹沒 於塵土之下了。如果要知道台北開發史,如果要探討台灣開發史,貴德街是一定要去挖寶 的重要街道,由歷史後巷去得知台北不是一日造成的,是最好的一條捷徑。從貴德街去踏 尋日治時代的港町故事,甚至去追索滿清時代的千秋、建昌街歷史,要花費的腳程不長, 但是要聽的、要看的、要學的,可就多了,不是來回走幾趟,也不是多走幾回,就可達到 目的,畢竟歷史歲月的時序,並非一日完成。貴德街西臨與淡水河僅有一牆之隔的環河北 路;東向被長安西路切割的西寧北路,它原為一條大排水溝,俗稱港仔溝,在有建昌後街 之前,據說是小運河,想必是從河溝頭引來的水流。河溝頭附近曾是大稻埕火車票房,它 應數第一代的台北車站。劉銘傳巡撫興建的台灣第一段鐵路,由大稻埕發車,北上到基隆 ,南下達新竹,日本人完成縱貫鐵路後,廢了大稻埕火車票房,改建台北車站於北門的東 北處。港町南有德意志領事館,北有美利堅領事館,分據街頭巷尾,翻閱文獻,還能查出 尚有荷蘭、丹麥等領事館,可以說大稻埕是以經濟實力取得了歐美各國的政治認同。一八 六○年代,台灣開港後,各國洋商進駐大稻埕設立跨國公司,一時洋行林立,我記憶最深 刻的是怡和、德記,個人集郵的嗜好,從國民小學二年級開始,就是從這些洋商所廢棄的 商業文件信封上所剪下的花花綠綠各國郵票,而成了一生的「郵痴」。 解嚴之前,我開始撰述《台灣紀事—台灣歷史上的今天》一書,之所以對於一九二○年代 的非武裝抗日民族著墨甚多,是因為台灣文化協會港町文化講座就在這條街的中段;父親 在年少輕狂時,曾因參與文化講座的活動而被日警拘留過。我從父老的傳述中,聽了蔣渭 水、王敏川、連溫卿等等革命先覺的事蹟,而有我生也晚的興嘆!一九三○年代,港町的 新文化運動又呈現另一種形式,不再是政治社會運動的走向,而是人文藝術的勃起。港町 最亮麗豪華的建築應數錦記茶行,少東陳清汾是台灣第一位留法畫家,他們家族的娛樂事 業投資如永樂座、第一劇場是台灣新戲劇、新音樂演出的場所,而贊助的民間軒社,帶動 民俗遊藝活動的熱絡,績效不少。畫家楊三郎、張萬傳、陳德旺、呂基正等人都曾在這條 街道,擺上畫架,留下畫作;流行歌曲的作家,除《望春風》作詞者李臨秋居住於此外, 鄧雨賢、王雲峰、周添旺、陳君玉、陳秋霖也是出入港町的常客。港町在淡水河防洪牆昔 十號水門附近有一排紅磚住宅,其緊貼柱子外裝飾有洗石子竹狀排水管,巧思的設計代表 著「節節高升」、「清風亮節」外,也有「無竹令人俗」的含意;這排房子的東邊是寫《 望春風》、《四季紅》、《補破網》的李臨秋故居,我以永恆歌謠誕生地稱之,其實我會 投下不少心力做台灣歌謠的研究,因為在李臨秋生前常常向他請益當年他們這群作詞家、 作曲家的點滴軼事。港町的騎樓高出街面約一○○公分左右,甚而更高,是台北市,甚至 是台灣建築少有的特色,我還記得颱風淹水時,有人以門扇板做船飄流於淹沒街道的洪流 中的情景。 薰茶的香味已經淡了,但對港町的情卻愈繫愈深;上溯及千秋、建昌街的歷史,下覽貴德 街隱入歷史後巷的無奈,我由此翻閱台北市開發史的首章,也常用腳程來印證百餘年來茶 香歲月的餘韻,當然更從而進入台北歷史的每一頁! -- .. . . . . .. . ★大同區版怎麼走? . . . . . . □生活娛樂館 生活, 娛樂, 心情 → TaiwanPlaza 台灣 Σ台灣遊園地 → TaipeiCity 台灣 Σ台北 ▆▆ → Datong 北市 ◎大同區板 大同版歡迎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1.119.139 ※ 編輯: Yvonne0105 來自: 218.161.119.139 (05/30 23:43)

05/31 00:01, , 1F
看了很有感覺....我就是在貴德街上長大的
05/31 00:01, 1F

05/31 00:02, , 2F
那個莊家是開雜貨店的, 小時候很熟, 天天跑去買 :p
05/31 00:02, 2F

05/31 06:16, , 3F
/_\
05/31 06:16, 3F

05/31 07:08, , 4F
雜貨店好像沒在開了?
05/31 07:08, 4F
文章代碼(AID): #14V6MB_6 (Datong)
文章代碼(AID): #14V6MB_6 (Dat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