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我家鄉

看板HsinYi (信義區)作者 (正名:MnO4,醫三)時間20年前 (2004/10/05 02:19),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看到自己家鄉的板開了,覺得相當激動,信義區是個很特別的地方:)   曾經在大學一年級的時候,就自己住家附近寫了一篇長文,今天從兩年塵封裡挖出 來,當時對象是全台過來的同學,有些關於歷史的部分我想說不定有錯,還煩請告知:) 作者 MnO4 (死蛙骨!禍系殃民!) 看板 NTUmed91 標題 說我家鄉 第三集 時間 Sun Dec 22 22:01:30 2002 ─────────────────────────────────────── 說實在,我現在一邊打字竟然一邊在緊張 算是一件了卻未完之事所做的努力吧 我家住在信義區,面積11.2077平方公里,只有南港的二分之一左右大小 也許是我天生對這地方的依戀 自出生以來,雖然搬過一次家,但始終在這個區裡 就連我出生的醫院-仁愛醫院,其實也離這邊不遠 換句話說,我的人生喜怒哀樂近二十載,全都發生在這座城市 如同日升而作,日落而息 親戚家,據我所知,常交遊的也沒住在臺北市以外的地方,神奇吧! 談到了信義區,剛好介於大安、南港區(栗子家與彥佑家)間 馬上就會讓人想到信義計劃區,許多新興百貨、企業總部叢生在此 這個西起基隆路,東抵松德路,北達忠孝東路五段,南迄信義路五段的方形地區 信義計劃區的歷史可溯及清乾隆年間,有戶顯貴居住於這塊涵蓋於此的大片地帶 取名「興雅庄」,後來家道中衰,日據初期把這塊地賣給日本政府供作兵工廠用地 在二次大戰期間,它是重要的軍火供應來源,當時基隆路曾被移作 戰機起降的臨時跑道;光復後,兵工廠被國軍接收。在一次演習中,炮彈不小心打到旁邊村舍的池塘,為了安全起見,政府勒令兵工廠附近不可有任何民宅,這就是這片地域 直到民國七十幾年還那麼空曠之因。 我家在松德路,來回連停車格各三線道。民國七十二年(剛好是我出生) 以前,這條路是灌溉用溝渠,本來命名為「信義路六段」,在居民連夜抗爭下 更名。很奇怪的,這條路竟然很少有車水馬隆的情況:明明離信義計劃區那麼近, 卻還保有一分寧靜。在光亮如鋁鉻結晶般閃耀的外圈,竟然沒有被它鋒利所傷。 原因是這條路並沒有直接和繁華區有巷子連通,中間隔了緩衝的住宅區;就算有, 車子也不能直接開過。 話說臺北盆地到這邊已是強弩之末,市區的熙來攘往到此已歸於平靜。東南丘陵逐漸 展露頭角,拔地而起,自我家南邊不過十分鐘步程,便可登上四獸山展望整個盆地景致, 明末,鄭成功來臺北巡視,在山腳下突被濃霧亂了陣腳,朦朧間,彷彿虎豹獅象四獸逼進 ,當地人視之為妖,鄭氏大怒,用力踏地,頓時煙飛雲散,故名。倘若你那天心血來潮, 還可從這邊一直走一直走,只要你有心,人人都可以攻進雪山山頂。忠孝東路在信義區 有國父紀念館、市政府、永春三座捷運站護衛著,你若想要熱鬧,向北走四分鐘即可至 永春站,我每日上下學必經之地,一出站即可看到虎林市場。母親每逢週末,總要去走 一遭,提了二十公斤的菜提了十多年,來來回回,青春在此留下了遺跡。 小時候,在我房間裡,我常用元祖雪餅送的望遠鏡看著。窗外,右手邊有幾棟高樓呈 高斯符號般上上下下列著。中間比較大的畫面是後面的公園,再來是連串的住宅,直到 遠西北的彼方。我曾拿張地圖,藉指南針之助,用筆朝北偏西二十三度畫去,直至我極目的西北彼方,應該是民權東路的地方吧,有棟獨立的屋子。在有陽光的週日下午,我常幻 想我在那棟房子的樓梯間,看著戶外,看著窗外清澈的天空…嗯…說不定那兒真有一人也 拿著望遠鏡與我相望呢!抑或是,提筆計算九大行星的距離,縮小到一個比例,把太陽放 在臺北市正中央,大概是建國南路、信義路交叉口,開始在地圖上排列九顆行星,我發現 ,就算是縮小五億分之一倍,地表上還是找不著該放置最近恆星的地方,我只能在汐止 擺上幾公厘大小的冥王星(如果我沒記錯,地球應該是放在師大附中門口…) 我也曾看著JVC霓紅燈,就算用肉眼看那三字母依然清晰可辨,它在光復南路(基隆路往西 的下一條縱向路)與忠孝東路四段間,是我和我國小同學的約定:看著它就想到彼此。 我更愛那紅底白字,晚上,紅光將對角的母校光復國小染成一片血紅,傳說光復國小地下 室有鬼魅出沒,還有首任的白校長陰魂不散、躺在地下室門口的倩女眼精總有勾人異光… 光復南路 在忠孝東路上有國父紀念館捷運站 從市民大道到信義路左右是我常活動的地方,伴我長大的搖籃說~ 奶奶家、母親以前的辦公室、光復國小、更久更久以前的托兒所,全在這條縱線上 奶奶家在市民大道以北,小時候常常住在那兒,跟爺爺看中視八點檔,什麼大玉兒、 戲說慈禧…還記得爺爺會一個字一個字地把我唱的片頭片尾曲抄下來。舊時,市民大道 是條鐵路(這個問正彬他應該非常清楚),有時會有火車鳴笛聲,有時在半夜,劃破寂靜 不過火車其實我對它印象不若彥佑深,它給我的不過是小時到奶奶家必經之障礙。 往南走五分鐘就是我媽以前的辦公室,舊稱「財稅訓練所」,現稱「國家文官培訓所」訓練所內有後花園,那是整整十年前一群小孩子的夢想肇始之處,一座基地,後來稱 德安市,是為這座夢幻王國的首都,向外擴張,是小孩子國世界的王土,爭戰兼併與 豪情英雄不斷上演。十年了,當初領導這群小朋友的領導,如今在念台大醫…呵呵 以後寫部小說吧,我想一定會很精采。訓練所斜對面有華視,訓練所後面有松山菸廠, 再過不久,這塊地要建巨蛋了,幼時國土即將淪為僅供憑弔的煙塵。 再往南兩分鐘是光復國小,外圍是廣大的國父紀念館,紀念館對面是台灣第一家麥當勞 (since 1984),現在還是經常在那用餐。國中畢業的那年暑假,我常常繞著國父紀念館 晨跑,繞一圈三千兩百五十公尺,再回去奶奶家洗澡。從麥當勞直直向東走,頂多二十五 分鐘可以回到家。 信義路以南是片陰陰鬱鬱之地,偶爾下著雨,雨下在房舍間,窄巷裡,感覺在那個地方行 走總有些不情願的牽強。至於原因為何,我並不想再追究下去。 忠孝東路以北有外婆家,那邊離國瑋家很近。想到外婆家就聯想到滿滿一桌食物,還有 餡餅,可是外婆通常加了太多有的沒有,讓我食不下嚥。再往東有松山車站。 仁愛路呢?仁愛路在市政府前停下腳步,明明有仁人愛物之心,卻未若忠孝東路與信 義路來得長久。市政府雙十字造型揭開信義計義區的幕簾,五年前,市政府前的基隆 路尚未地下化,鎮日喧擾的車陣夾雜窒息,過一條基隆路如過得跟什麼一樣;現在這 條隱形的基隆路留給地上一片新綠和一座廣場,每年的最後一天夜晚,數千趕著來狂歡 的凡凡眾人,在廣場上見證煙火與歡愉。 市政府後面的信義計劃區是由幾條縱橫的道路交識而成,經過特別設計,這幾條路都是 以「松」開頭,如松智、松仁、松勇、松高、松平、松信、松壽、松勤、松廉blablabla 其實連我也分不太出來哪條路究竟在哪,只能以地標來判定位置。南邊比較早規劃,有 世貿、臺北101、紐約紐約、華納葳秀、新光三越信義一館、中國信託總部和Neo19,電影 「雙瞳」和「台北晚九朝五」曾在此取景。繁華得很,華納和新光三越對望,彼此互不相 讓,舉辦活動也要比誰聲音大。你辦簽名會?哼!我就來辦跨年!華納自1998年一月24日 開館,馬上就把東區影城比了下去,首映電影是鐵達尼號,最近這條路實在是越來越熱鬧 ,常常喧嘩到夜深,我前幾天經過時也不免佇足去看電影街頭痞子的預告。中國信託活像 個香煙盒,後面拖著長長如薄紗的建築,名「新舞台」,在國家音樂廳之餘,愛好文藝的 墨客騷人,找到了另一個選項。臺北101就是那棟從台大宿舍都可以看到的大樓,日以繼 夜,不斷向天空直指過去。北邊有新光三越二館和統一集團總部,最近還要建三館,這 邊賣的都是高級品,實在不是我們市井小民應該常去的地方。 話說回來,信義計劃區在這裡,雖然遊客可以盡興的玩(反正幾乎滿足物慾的東西都有了) 但,我卻不喜歡一個人在這,在夜晚獨自行走,因為這樣在周圍人群的擠壓下 會使我的孤獨顯得格外尖銳。我喜歡早上清晨的這裡,瘋了一個晚上的人群已離我而去, 華納好像也是經過一夜狂歡而歸於沉靜,登上新光三越的樓頂,假如南方的陰雲飄了過來 ,不妨在此降一陣雨,舒緩一下,我撐著傘,遼望四野,不知是樓下播的音樂還是我心頭 的鞏音,恩雅的Caribbean Blue在此安撫這片土地;如果不下雨,我希望是一個普通上班 日的晴朗下午,慵懶的咖啡館在周邊擺開,我站在頂樓,頭上盡是點綴著白雲的湛藍,耳 邊只有噴泉嘩嘩的聲音,微風在我身際拂過,這時,信義計劃區是風能在臺北找著喘息的樂園,是雲彩和陽光還能找著不被汙染的一片淨土。 再往東走四分鐘就是唯一在計畫區的兩所學校,其中的興雅國中是我 的母校,六年多前我要入學時,一堆人勸我不要去唸,因為他們覺得那所學校很爛,學 生素質不良就算了,還會製造炸彈,沒事還跟幫派火拼。我媽那時力排眾議,所持的理 由是興雅的綠地是其他明星學校望塵莫及的,而且校舍採光十分明亮。我還是成為了它 的學生。我覺得學校在家附近的感覺真好,走路只要六分鐘,一年級時坐在教室裡還可 以看到家裡的陽台,擦窗子時可看到學校門前不遠還有一座湖(後來被填平了),再過去 是片很大的菜園(後來稱億元菜圃,上個月才被填成停車場…)每週一次的晨跑,還放著 「檸檬樹」的歌,感覺十分清爽~。在興雅的三年,我真的覺得很快樂。 寫到這裡是結論,我覺得我的結論會虛掉… 此時此刻的松德路與平常一樣安靜,不遠處的華納依然忘我,可是這條路依然無聲地走 著,四獸山依然無聲地橫臥著,北邊的捷運依然行駛著,環繞著我,好希望這一個依然 依然存在著,不因物換星移而有所更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3.59.253

61.64.168.88 10/05, , 1F
激賞ing~
61.64.168.88 10/05, 1F
文章代碼(AID): #11OPGdDX (HsinYi)
文章代碼(AID): #11OPGdDX (Hsin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