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請問為什麼落山風有助於洋蔥生長阿?

看板PingTung (屏東)作者 (程)時間18年前 (2007/04/19 20:46), 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洋蔥怕露水,而恆春半島貧脊的砂礫土及冬天強勁的落山風適合洋蔥的結球, 因為洋蔥最早產於沙漠,為了把水力包圍住,所以長了一層層的鱗片 《恆春縣志》記載:「自重陽以至清明,東北大風,俗謂之落山風。 晝夜怒號,渹渹渢渢,或三、四日一發,或五、六日不止。... 如木棉、桑葉、高梁、甘蔗等,(一旦遇風)均不苞蕪,多致零落。」 又,「所謂落山風者,自重陽至清明為當令,或間日而至焉,或連日而至焉。 萬竅怒號,塵灰暴起,晝夜奔厲,耳熱心煩,勢與颶風無殊;所幸者,雨不為助耳。」 、「(恆春縣)北與鳳山交界之率芒溪起,沿海一帶,平時則有落山風,凡田園中枝 幹銳上之物,均不能種。」 這就是清代正史中有關落山風的記載;最初它被視為摧殘農稼、惹人心煩的「異物」。 但是落山風卻讓洋蔥為「恆春三寶」之一。這個「舶來品」 在台灣落地生根 史料顯示,最早是日明治38年(1905),「台南農事試驗場」開始試種洋蔥,未獲成功。 其後,日大正7年(1918),台灣總督府才正式做洋蔥栽培的試驗。研究結果顯示,台灣 北部多雨,洋蔥種植的效果不佳;中南部則因病蟲害防治而增加成本,不若自日本本土進 口;故而未曾推廣。直到民國34年台灣光復,台灣並未生產洋蔥。 台灣洋蔥的生產,一直等到民國41年,政府自美國引進「短日型」洋蔥品種,並改進栽培 技術、栽種成功後,民國43年政府才開始推廣洋蔥栽種。 民國75年起,屏東縣洋蔥的栽植面積,佔台灣全島的80%。至於恆春真正成為名副其實的 「洋蔥鎮」,卻要到民國80年;當年恆春鎮的洋蔥栽植,佔屏東縣栽植面積的52.4%。其 後,恆春鎮與車城鄉的種植面積,一直互有消長;以今年(民國86年)為例,恆春鎮種植 220公頃,車城鄉則有415公頃。 而要種出最佳洋蔥的方式可以施用生物肥料 像菌根菌 溶磷菌等 這些屏科大與中興大學都有在研究 栽培品質好又抗病性強的品種當然也是種出好洋蔥的方法 因此恆春半島是有最適合種植的季節與氣候 吹過風的洋蔥可是甜美好吃喔~ 小黃車吃吃走~http://tw.myblog.yahoo.com/pupu-ca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2.239.18 ※ 編輯: pedrowei 來自: 220.132.239.18 (04/19 20:47)

04/19 21:14, , 1F
謝謝! ^^
04/19 21:14, 1F

04/19 21:20, , 2F
簡單講,每種農作物都有其適合生長的環境。
04/19 21:20, 2F

04/20 21:32, , 3F
講的真詳細,不推不行~~~
04/20 21:32, 3F

04/22 02:16, , 4F
阻礙機車平衡...囧
04/22 02:16, 4F
文章代碼(AID): #169sIIHZ (PingTung)
文章代碼(AID): #169sIIHZ (PingT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