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景點 (金防部簡報資料)
這是三年前金防部招待媒體記者參觀金門時的簡報資料,介紹金門的風光
不過其中很多地方未開放一般遊客參觀 (標 ※ 者)
壹、機場至水頭碼頭
一、尚義機場
各位貴賓剛剛下飛機的地方是金門軍機場,調整為「金門基地勤務隊」,
負責基地勤務支援、補給、設施維護等任務,緊鄰的就是金門民用航空站,現
在正在實施滑行道擴建工程,未來不但可以增加運輸能量,也提高軍民搭機時
的安全保障;另外,縣府近期與航空業者也正在協調增加航班及夜航班機駐金
事宜,以提供來往金門地區旅客更多方便。
在各位貴賓左右兩旁的碉堡,是捍衛機場安全的防空利器,有我們英勇、
精準、忠誠的砲兵弟兄,不分日夜地守衛著;眼前這座高聳雄偉的牌樓早期在
民航站未開放時,是進出軍機場必經的大門,要休假的官兵每看到這座牌樓,
心情就會雀躍不已,不覺自主地高興起來。
二、中山紀念林軍事武器展覽場
中山紀念林位於昔果山與雙乳山之間,佔地約一百公頃,遍植松柏花木,
民國七十二年闢建可供露營、烤肉、小劇場、體能訓練等多功能遊憩中心,是
金門地區規模最大之森林遊憩區。紀念林有「歲寒三友園」及「經國先生紀念
館」,陳列經國先生事蹟和遺物,為一傳統四合院建築,充分展現古典建築及
江南庭園的特色。
林區現為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所在地,民國八十六、七年間,金門國家公
園管理處除整建林區內的砲陣地「雙乳故壘」,並獲軍方撥贈曾參與台海諸次
戰役之戰車、野砲、F5F及F104戰機,目前均陳列於林區廣場內,吸引
大批遊客流連觀賞。
三、金門酒廠(第二生產線)
金門係「高粱酒的故鄉」,金門高粱酒獨步全國,享譽國際。金門酒廠以
獨特之水質、空氣、原料及氣候等四大天然優良條件,承襲傳統的古法釀製,
製作出酒質香、醇、甘、冽,絕佳風味之金門高粱酒,已成為金門地區的文化
資產。
金酒市場考量供不應求,市場遠景看好,惟現有舊廠房面積狹小,且設備
老舊,產能無法提高,為使國家天然資源都已盡量開發利用,彰顯酒鄉特色,
永續提供大眾消費之滿足,於民國八十六年開發興建第二酒廠,朝自動化生產
,以提高產量,降低生產成本,期使金酒邁向企業化經營,並藉以促進地方經
建繁榮,增加財政收入,創造地區更多就業機會。
第二酒廠興建淤金寧鄉寧山段之國有土地,面積十三餘公頃,從八十四年
一月開工興建,於八十六年一月六日完工並開始試用,歷時兩年,並於八十六
年四月廿五日正式運轉量產,並先後通過ISO九00二、一四00一等國際
專業認證。目前第二廠年產高粱酒一二三0萬公升,去(九十)年歲前營利即
達七九億元,有效提供地區福利與建設財源,並增加地區二百多個就業機會,
帶動地區產業發展。
四、金城鎮(後浦)
金城鎮位於金門本島西南部,因開發甚早,歷來皆是軍政中心。人文薈萃
、史蹟林立,處處令人發遙想千百年滄桑之幽情。
面積—廿一‧七0八0平方公里,佔全縣面積十二‧一三%,人口約一八000
人,共計有八個行政村里及廿九個自然村。
後浦在金門島西,西向有後浦港,港有董嶼,與烈嶼相望。後浦地名由來
可追溯到元末至正年間(西元一三五七—一三六七年),「後浦陳」始祖陳興
仁,因宗叔陳友反元,受到牽連,攜家帶眷避居吾洲塗山頭,並在其地建「上
學祠堂」一座,祠堂面北,以示不忘本,而把祠堂後濱海之地,稱為後浦,供
作農耕魚撈。
後「後浦許」始祖-許忠輔於元末自丹詔來贅於陳,族繁大後,陳氏乃遷
今後浦定居。後浦的許氏家族,在明嘉靖年間,為防倭蕃,築有土堡城牆,丁
壯有四千餘人。
清代,後浦是軍事、民政、文教要地,康熙十九年,總兵陳龍把署衙從金
門城移到後浦;雍正十二年(西元一七三四年),同安縣丞派駐金門,並建有
「文衙門」;乾隆四十五年(西元一七八0年),縣丞仕紳共倡建浯江書院,
後浦已成島上首善之區,各種經濟機能因應產生,居民氏族亦會聚繁衍,形成
多姓的城鎮。
後浦是島上首府,聚落景觀變化快速,古厝已日漸拆建換新,較精緻的閩
南古厝大多分佈在北門里一代,是清末建築,而西式的蕃仔樓則在南門里較多
。街坊建築,有前清嘉慶年間已是通商大街的觀音亭廟,形制仍在,只是幾經
拓寬繁華、商機失落,今逐漸老邁;民初僑商集資興建的西式街坊-模範街,
仍是後浦最醒目的街坊建築。
五、浯江溪、紅樹林、建功嶼
浯江溪可直通至出海口,溪岸邊現已規劃興建成為堤防,可供民眾休閒娛
樂,另縣府亦規劃部分區域為停車場,提供遊客及居民方便。遊浯江溪口潮間
帶可由縣體育館右側,溪口有一片紅樹林為該地的特色之一,沿紅樹林周圍道
路往夏墅方向走,退潮時循水路往建功嶼方向尋寶,可看到鱟及各種海葵。進
出潮間帶時盡量沿水路前進,欣賞之餘得注意漲潮的速度及退出潮間帶的路線。
六、空中大學
為提昇金門地區教育水準,擴大縣民知識領域及公務人員素質,教育部依
據「發展與國民教育計畫政策」實施辦法,獲得中央經費大力支援,除在數年
前爭取空中行專來金開班授課之外,國立空中大學也於民國八十七年在金設置
空中大學金門指導中心。此外,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與私立銘傳大學,也相
繼在金門開設分校,去(九十)年十一月十八日,陳總統更親臨金門主持高雄
應用科技大學金門分部教學大樓啟用典禮,對嘉惠青年學子進修、加速地方整
體發展、提高地區學術水準有非常大的鼓舞作用。
七、葡京港式餐廳
葡京港式餐廳位於金城鎮賢厝,以海鮮料理馳名,生意興隆,為金門地區
較具規模的海鮮餐廳。招牌菜有清蒸鰣魚、羊肉麵線、嗆蟹、紅蟳焗絲煲、龍
蝦三明治、豆汁魚乾湯。
八、水頭村
水頭村,位於金門島西南隅,村北有龍貢山,與後豐港、賢厝為鄰,村東
有蜈蚣山,與金門城比鄰,村西有塔山、獅頭山,村南面海,是一個藏山坳的
聚落,村內面積有一點五平方公里。
水頭村是一個多姓血緣聚落,早在元代就有李氏、黃氏先民移徙至此,今
凡有十八姓氏居民在此落戶生根。水頭村地界可分頂、中、下、後四界,頂界
古稱黃厝,中界古稱蔡厝、李厝,下界古稱劉厝、周厝,後界古稱鄭厝。另水
頭村有清乾隆年間所建的二落大厝群(黃厝頂),有民初磁磚壁飾的二落大厝
及蕃仔樓群,種類繁多。水頭村蕃仔樓數量之多,島上第一。「有水頭富,無
水頭厝」,是水頭厝的驕傲。
水頭村有「文里鄉」的美譽,昔時村內有私塾六處,聘任塾師課教弟子,
熟讀四書五經,民國廿年亦建有島上第一座新式學堂-「金水學校」。水頭村
人清初到杭州、錦州經商,清末到印尼開拓謀生活,可說是僑鄉中的僑鄉,僑
民把他們奮鬥的成就表現在精緻美麗的古厝,造成今日水頭村美麗的景觀。
九、吳稚暉紀念亭
稚暉亭位於金城鎮,為黨國元老吳稚暉海葬紀念碑所在地,吳稚暉紀念亭
視野景觀良好,可近望小金門,遠眺廈門島。曾經擔任金防部第一、三任司令
官,被金門民眾尊稱為「現代恩主公」的胡璉將軍於六十六年六月廿二日病逝
,遺囑火化後,骨灰也是撒葬於金門與大陸海域中。這段歷史往事至今仍然為
軍民所稱頌。
十、水頭碼頭
水頭碼頭建於民國六十五年,民國七十四年擴建,碼頭延長一四四公尺,寬
四公尺,現實施第二階段擴建工程。水頭碼頭為大小金門交通據點,自民國九
十年小三通後,已開放通往大陸地區。
貳、水頭碼頭來回大膽
十一、水頭碼頭搭載
目前緩緩離開的是水頭碼頭,該港建於民國六十五年,民國七十四年擴建
,現實施第二階段擴建工程,預計民國九十三年完工,總工程經費五二億元。
水頭碼頭為大小金門交通據點,自民國九十年小三通後,已開放通往大陸地區
每週二、五日定期二班次之往返航運,現在停靠在西岸碼頭這艘「馬可孛羅」
號豪華遊輪,就是專門載運金廈旅客的船隻。剛才我們看到碼頭上等待搭船的
旅客很多,近年來,拜政府政策開放之賜,到金門觀光的人口越來越多,除了
成立第六座國家公園之外,地區也為了接待更多的遊客,增加許多建設,其中
最重要的就是「交通」輸具。因為氣候的關係,每年三至五月是金門的霧季,
只要飛機停飛,常常就可以看到機場擠滿等待搭機的旅客;另外就是大、小金
之間的船班了。去年十一月十八日,我們陳總統「世紀首航」列車開到金門,
他來主持高科大教學大樓啟用典禮時,特別強調會儘力促成「金烈大橋」的興
建,剛才在進入碼頭前左手邊樹立的大型看板,正勾劃著「金烈大橋」的示意
圖,這座橋預計全長二四00公尺,總工程經費六三億元。完工後,將可徹底
解決大、小金之間交通的問題,有效縮短城鄉差距,並促進地方經濟繁榮。
◎「小三通」開放後對防務之影響與作為
水頭港為金門地區﹁小三通﹂主要港口之一,自九0年元月二日首航迄今
,兩岸(金、廈)間通航二三0船次計二萬七五七0人次,概以返鄉省親、工
商考察、宗教、體育、觀光等交流及建材貨運為主,然「小三通」也使金門地
區走私、偷渡不法情事有增加現象,同時也因大陸人民進入金門地區人數增加
,地區社情也隨之複雜化。為能維護地區安全兼顧「小三通」政策執行,防衛
部奉行政院指示成立「安全協調會報」機制,藉每月固定會報,召集軍、憲、
警、情、調、檢察及地方政府首長共同交換意見與研討精進辦法,致使全般工
作能順利推展,十四個月來地區治安,社會經濟及防務安全均能掌握,目前正
持續執行兩岸三通工作。地方小額貿易走私多以農產品、文物品、服飾、鞋類
等為主,不過就某些水果類而言,放置三個月都不易腐壞,合理懷疑應有經過
防腐之處理,本地百姓均瞭解實情,一般均為觀光客購買。
十二、塔山電廠
前方為塔山電廠,它是在民國八十九年開始興建的,目前有四部柴油發電
機,各提供七九00千瓦的電力,去年國營會核定電廠擴建工程,預計配合夏
興發電廠開發六萬千瓦電力,可供應未來十年金門地區所需的各項用電。電廠
前突出海面的平台,常被誤認為是﹁金烈大橋﹂,其實那只是專用的輸油碼頭
。電廠發電的二座排氣煙囪,高聳挺立,紅白相間的顏色十分明顯,大老遠就
可以看到,是水頭碼頭的新地標。
十三、金烈水道
現正在航行的水道為金烈水道,由水頭港至烈嶼的九宮港之間的航距為二
千三百公尺,平日為小金門官兵及居民兩地通航的重要水道。軍、公民營船隻
採定時發航,發船時間從早上六點開始,為整點由九宮碼頭開船,半點由水頭
碼頭出發,發船班次為軍船早晚各乙班、公民營船往返十三班,航程約十五分
鐘,民間企業快艇則配合遊客服務需求採隨到隨發方式。
十四、 (略)
十五、四維坑道
各位貴賓右前的島嶼為烈嶼俗稱「小金門」,九宮港左側即為四維坑道。
四維坑道,又稱﹁九宮坑道﹂,位於小金門東南方四維與九宮之間海岸岬
角,突出於烈嶼東南海岸,扼金烈水道門戶,此一巨型岬角為花崗石礁岩,主
要功能一方面是防禦金烈水道水域安全的重要據點,一方面也可作為小艇地下
坑道的天然堅固掩體。在民國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後,全島戰備工事地下化的
指導原則下,民國五十年本部選擇此一能守能攻的據點作為海軍兩棲艦隊在金
門小艇大隊的主要基地。坑道以雙丁字型建構,合計有四處出海口、五座地下
坑道聯結碼頭,坑道總長七九0公尺、最寬處十五公尺、高約十一‧六公尺,
規模較翟山坑道大約一倍,為數眾多的海上出入口及地下運補碼頭,除了能有
效保存戰力及廿四小時備戰作業外,更可達成快速運補、快速攻擊的兩棲作戰
任務。
近年來因為戰備坑道平時使用頻率降低,本部考量地區發展需要,於八十
七年移撥給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開放提供民間觀光旅遊景點之一。經過二年
多、花費四千多萬元規劃整建,在九十年十二月廿八日正式開放參觀。坑道內
並有百餘隻蝙蝠築巢棲息,為了不破壞大自然生態景觀,管理處開發當時並且
儘量保持原有景緻,用最原始的景觀,呈現最真實的戰地風貌;坑道中另闢建
當時官兵開鑿工程辛勤的模型蠟像,造型栩栩如生,甚至連身上的汗水都呈現
出不同的力與美,最能吸引遊客駐足緬懷或照相留念,極具教育功能。另外管
理處設在坑道上方山坡地上,有觀景台、資訊館、咖啡座等,遊客每愛邊喝咖
啡邊欣賞海景,享受悠閒自在的海島風情,不禁令人留連忘返。
十六、羅厝漁港
羅厝漁港為一潮汐港,民國八十六年五月十日開工,八十七年十一月卅日
峻工,八十八年四月一日正式啟用,可容納停泊五十噸以上漁船四艘、二十噸
以上漁船十艘、LCM二艘,對於烈嶼的經濟開發、漁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契機。
在漁港旁有一些商家專賣剛捕撈上岸的新鮮漁貨,附近也有海鮮餐廳,為
地區創造不少的經濟來源;惟近年來因為大陸漁船經常越界捕魚,甚至使用流
刺網、炸藥等,嚴重破壞海域生態,並直接影響漁獲量大幅減少,金門地區漁
民都十分反感。
羅厝漁港的正後方,有一座棗紅色的建築,那是耗資六四九九八000元
新建完成的烈嶼鄉公所綜合行政大樓,在今年年初才落成啟用。
再過來,漁港附近正加緊實施「防波堤磚」灌漿,完成後將運往九宮碼頭
,以便填充將要加長九0公尺的碼頭工程;漁港的正前方約六百公尺處,那群
礁石堆叫「石牛灘」,是烈嶼部隊官兵火砲射擊的目標區。
左手邊是東崗海灘。
十七、東崗海灘
東崗海灘於近年陸續興建海濱公園及海水浴場,以作為生態保護及提供民
眾遊憩與休閒的最佳場所,該海灘因灘頭條件良好適宜小艇搶灘作業,故為我
對烈嶼旅海上運補之重要灘頭。八二三砲戰期間,海軍就是從這兒搶灘登陸,
將大量的軍需物資及時運送上岸,軍民受到鼓舞,士氣為之大振,進而奠定勝
利的基礎。
現在我們經過是東南面海灘,鄉公所剛完成海岸線堤防建築工程,可有效
確保土地流失及村民安全,也提供民眾另一處休閒活動場所。另外在岸上有一
座資源回收站,過去曾有一次駐軍捕獲大陸漁民上岸撿拾回收站塑膠瓶,顯見
他們的漁民生活依然貧困。
海灘的後方以往有一座機場跑道,是戰備性質使用的,因為氣候及安全顧
慮,現在已經停用。
東崗海灘正後方,就是有名的青岐村,它同時也是烈嶼地區五個行政村其
中最大的,香火鼎盛、名聞全台的「烈女廟」就在村內;青岐村有家「東崗海
產餐廳」,專賣新鮮漁貨,烹調技術獨特,每到假日,饕客如熾,門前車水馬
龍,蔚為奇觀。
十八、
各位貴賓,請看青岐村的後方山陵(山上有天線者),所在的位置有座
「陽山」,當年島上軍民為緬懷先總統蔣公德澤,特別依山型刻劃「毋忘在莒」
勒石,雖然比不上大金太武山之規模,但是卻成了烈嶼軍民的精神堡壘。
十九、烈嶼歷史及地名由來
烈嶼俗稱「小金門」,先民來自中原,從晉唐時代即來此開墾繁衍,唐代
閩觀察使柳冕,在島上紅石山上設牧馬,宋元兩代在島上設鹽場,明代烈嶼設
巡檢司,清代為防倭寇,立塞汛,另明鄭成功也於一六四六年在島上吳山會文
武群臣,曾派鄉籍俊彥林習山駐守烈嶼,以此為「反清復明」的根據地。迨至
「八二三砲戰」,烈嶼更以彈丸之地承受中共 116891 發砲彈的瘋狂轟炸,因
此一時名震中外而成為英雄島。
烈嶼又名「裂嶼」。這有著傳奇的故事:相傳烈嶼與金門原本相連,宋末
昺帝為躲避元兵追擊,逃到此地,這時山勢突然崩裂,昺帝得以脫險倖免於難
,因此始有「烈嶼」之名;明末盧若騰留庵詩文集中則謂:「島形狀如斗笠,
稱為『笠嶼』」。
二十、復興嶼
各位貴賓,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島嶼即為復興嶼,面積為0‧0五平方公里
,原名為覆鼎嶼,民國四十九年因地名不雅經由經國先生改名為復興嶼,現有
部隊駐守。島上有一井名為復興井,其水質甘甜,經檢測合於飲用的標準;另
島上曾試種植西瓜,成功後命名為復興瓜,該島官兵民生物資由採買負責採購
後,每週二、四、六日由商租菜船運輸新鮮肉類、蔬果補充,差假人員亦搭乘
下島輪休。
復興嶼北距烈嶼島僅百餘公尺,原由烈嶼本島直接架設電線、水管輸送到
島上,後因冬季風浪太大,管線經常斷裂。為此,司令特別向部長申請專案撥
款購買發電機、海水淡化機送至島上,徹底解決了官兵用水用電的問題,矗立
在復興嶼兩岸的水泥石柱,就是當年為了架設管線所興建的。
在復興嶼的海岸邊,林立著許多黑色、成塊狀的石頭,相信大家都知道是
「玄武岩」,這種見柱狀玄武岩矗立海岸,氣勢十分雄偉。地表的玄武岩易受
風化,風化面沿同心圓方向而剝落,玄武岩風化時會產生「二價鐵染色」,或
黑或綠,在吸收海水後又會呈現紅、褐、黃等顏色,十分絢麗。崩落的岩石大
小不等,普通礫徑約為七、八十公分,約成橢圓形,時或大者可達數公尺,礪
石渾圓,深灰黑色,間有氣孔構造,孔內或充填淺黃色薄層次生礦物;而黑色
玄武岩(俗稱青草石)的屋牆,也成為小金門傳統民居的一項明顯特色。玄武
岩大多分布在小金門的青岐、復興嶼海岸附近。
二一、復興海溝
復興嶼與猛虎嶼之間的海溝,因為附近幾座島嶼的屏障,其間地區風勢平
緩,較不受冬季強烈東北季風影響,因此鰻魚苗匯集,對岸的漁民常常越界集
中在此區撈捕鰻魚苗。
二二、遠眺廈門
接下來再看遠方位的陸地即為廈門,廈門市現為中共的五個經濟特區之一
。廈門市的行政建制始於宋朝,歷史上就是我國東南沿海對外貿易的重要口岸
。金門、廈門兩島,早期在政府播遷來台後即是兩岸短兵相接之所在,而今因
小三通的開放及兩岸政策的推動,現在卻成為雙方交流發展的鎖鑰。各位眼前
所看到最高的一棟建物即為廈門第一座面向金門的重要經貿樓館(世貿大樓)
。左側紅色大標語寫的是「一國兩制,統一中國」字樣。
曾在金門當過兵的人,往昔過的是從「金門看廈門」的軍旅生活,退伍後
很多人刻意至廈門旅遊,倒過來,從廈門看金門,體驗另一番滋味。甚至可以
回憶一下,過去金、廈兩邊是在軍事對立下生活,而今卻可到對岸體會一下兩
岸關係對立的轉變,這是一般人所無法感受到的。
二三、猛虎嶼
再向前我們所看到的島嶼即為猛虎嶼,面積為0‧0二五平方公里,原名
為虎仔嶼,於民國四十九年改猛虎嶼,現島上亦為我部隊官兵員駐守。該島地
勢陡峻,由碼頭至官兵駐地位置需攀爬登越一二0個階梯的好漢坡,故上了猛
虎嶼的則皆為英雄好漢。另島上亦有養殖雞、鴨、鵝等牲畜副食生產,各位貴
賓可能意想不到該島上還有香蕉樹,惟產量有限,該島官兵民生物資及差假輪
休與復興嶼相同,採買同仁為了標示,在蛋盒上寫上「猛虎」字樣,官兵久之
戲稱「猛虎蛋」。
(島題:猛志精勇克萬敵 虎威雄壯震千軍 嶼輕責重衛社稷)
二四、大、二膽
各位貴賓,前方中間黃色平坦沙灘,南北兩端均為小高地者即為大膽島,
大膽島前方為二膽島,其原名為大擔、二擔,於民國四十年十月經國先生視導
題勉官兵:「大膽者,方能負起反共復國之大擔」,乃改「大、二擔」為「大
、二膽」。大膽及二膽面積分別為0‧四七及0‧二八平方公里。各位貴賓遠
眺大、二膽像海上獨立小公園,風景很美,等會各位貴賓上島後就可體會。
◎大、二膽作戰簡介:
民國卅九年七月廿六日下午六時十分及廿二時四十分,共軍集結廈門附近
白石砲台陣地,向我大、二膽島連續實施各五0分鐘之砲擊後,共軍以第廿九
軍八十二師二五八團第二營為基幹約七百餘人,由廈門大學附近,分乘廿七艘
機帆船,兵分三路向我大二膽進攻,於廿三時卅分由大膽中央沙灘兩面冒死登
陸,經我守軍七十五師二二五團第一營官兵三百人,實施「兩短集火」射擊,
共軍除被擊斃與墜海外,即用「兩面撕開」戰法分向南、北山攻擊,午夜零時
五0分,南山凸出部遭敵攻陷,所有通信中斷,經我官兵奮戰後除一部被擊斃
外,餘均向北山會合,廿七日拂曉,營長史恆豐中校為明瞭狀況,特派傳令賴
生明向北山聯絡,得悉北山三三高地亦被敵攻陷後,決心命第三連第三排弟兄
向北山反擊,經北山駐軍主動配合,於十時四十分將共軍全部殲滅;另二膽登
陸之共軍,經二膽指揮官劉堯均排長指揮埋伏一般兵力使用手榴彈、衝鋒槍,
趁共軍立足未穩之際,除擊斃外,餘八十名悉數俘獲。在此戰役中,計擊沉共
軍船七艘,擊毀十一艘,擄獲九艘,擊斃共軍三一0人,生俘三五二人,我軍
則僅有十四人受傷、十一人陣亡,是一個典型的海島反登陸殲滅戰。
二五、青嶼、浯嶼
在大、二擔前方為青嶼,目前中共在上面佈署一二二榴輕型野砲四門,觀
測所一座,浯嶼上面佈署一三0榴中型野砲十二門,一二二榴輕型野砲四門及
雷達站二座,觀測所一座。大、二膽作戰時,共軍廿餘門火砲集火射擊達五0
分鐘之久,其主要射擊火砲就是浯嶼上之火砲。
二六、二七 (略)
二八、烈嶼人文史蹟簡介
烈嶼位處福建東南沿海,九龍江口外,東距金門本島最近約兩公里,西距
廈門六公里。全島面積約為十五平方公里,人口約五仟二百人。島形東北寬而
高聳,西南狹而平緩,島上主要以花崗岩為其地形主體,山地以麒麟山為最高
峰,標高為一百一十四公尺,主要溪流為西路溪及南塘溪,長約一公里。其周
圍主要島嶼為復興嶼、猛虎嶼、獅嶼、大膽、二膽等島嶼。
島上農產品除了高粱、甘藷之外,以小芋頭最為盛名。蒸煮過後再沾以糖
粉食用最為可口;其周邊海藻區分紅、綠藻共有四十種,其中以紅藻居多;島
上鳥類資源豐富,種類超過一百種以上。島上最大的村落為青岐村,位居烈嶼
西南部,居民以農、漁為生。其教學資源方面,共有三所小學及一所國中,學
生人數約有六百人。
烈嶼島因地理位置特殊,其觀光景點以軍事遺跡居多,主要景點計有四維
小艇坑道、勝利之門、八達樓子、湖井頭戰史館、烈女廟、陵水湖、東崗海濱
公園、將軍廟等。
二九、烈女廟文物簡介
前方砂溪頭沙灘經常走私,灘頭後方有間烈女廟,它又叫仙姑廟,在民國
四十三年五月十四日,青岐貴山海濱飄來一具浮屍,面如生人,村民為其入殮
安葬;是晚女屍託夢泣訴,自稱名諱王玉蘭,年十七歲,來自廈門,因受不法
之徒施暴,欲逞獸慾,為保全貞志節,乃捨生抗暴,屍體漂流到烈嶼聖地來,
島上的軍民感佩她捨生不屈的偉大情操,而王仙姑又在八二三砲戰時多次顯靈
庇佑軍民,當時駐軍八一師師長田樹樟將軍於是主導興建廟堂,尊奉為「仙姑
」,此後香火鼎盛,軍民遊人祈福禳災,無不感應。現在所矗立的廟宇,是八
四年間重新修建的,已成為觀光客必到之所在。左手邊方向經過的正是青岐海
灘,此地走私頻繁,亦為我海巡查緝之重點。
(立祠血食惠 及萬芳 抗暴全貞名傳千古)
(長留芳名在人間 抗暴舍身全節義)
三十、國姓井文物簡介
再為您介紹島上歷史最悠久的古蹟「國姓井」,已經歷時三百四十多年了
,這是當年鄭成功領軍過境時,為了解決軍隊飲水的問題,他揮劍指地,鑿掘
而成的一口淡水井,水質甘美而且經年不竭。在西宅還有一個著名的景點「八
達樓子」,它是為了紀念民國二十二年,在抗日戰爭中死守八達樓子的七位戰
士;他們成功的掩護國軍打勝了「古北口之役」,壯烈成仁。民國五十五年就
在西宅村前仿建當年的八達樓子,在城堡式的頂樓上塑有他們栩栩如生的英姿
。現在我們經過是東南海灘,岸內有一座資源回收站,過去曾捕獲大陸漁民在
岸上撿拾回收站塑膠瓶,顯見它們的漁民生活依然貧困。
三一、塔山電廠
前方為塔山電廠,它是在民國八十九年開始興建的,目前有四部柴油發電
機,各提供七九00千瓦的電力,去年國營會核定電廠擴建工程,預計配合夏
興發電廠開發六萬千瓦電力,可供應未來十年金門地區所需的各項用電。
各位貴賓請向右邊看,電廠左側就有一座海上坑道,那也是以往海軍小艇
隊戰時保存戰力最佳處所。
三二、自然生態
電廠左邊為舊金門酒廠(早期稱為九龍江酒廠),聽饕客們說舊廠的酒比
新廠酒好喝,是否如此,有待自己品嚐?這或許是一種懷舊心理吧!酒廠排放
大量的酒糟到海裏,在冬季能吸引成群過境的雁鴨在這裡覓食、棲息。在夏季
也可以觀察到夏候鳥—栗喉蜂虎的蹤跡。
向前望去,正前方有許多新式建築的地方,就是金城鎮,也是縣政府所在
位置,鎮上有一座十二層高的建築,是信用合作社辦公處所。前方海上有一座
小島—建功嶼,早期有國軍官兵駐守,後來因為兵力調整,現在已經交由縣政
府管理開發(退潮時可由潮間帶步行上島,極具觀光價值)向左延伸是湖下村
,現任金門縣長李炷烽就是在那座村落長大的;再向左看是古寧頭村。
朱熹:水口行舟」
「昨夜扁舟雨一簑,滿江風浪夜如何?今朝試捲孤篷看,依舊青山綠樹多」
這首詩的意思是勉勵我們,金門經過戰爭的洗禮,但仍然屹立不搖,與我們
同舟共濟。
參、水頭碼頭至鑑潭山莊
三三、莒光樓
莒光樓位於金城東郊莒光湖附近,為一古城堡式建築。樓高三層,典雅與
雄偉兼具。樓內有多媒體簡報,是金門最具盛名的景點之一。建於民國四十一
年,民國四十二年完成,乃當時任金門防衛司令官胡璉將軍,為表彰英勇官兵
事蹟,弘揚先總統蔣公「毋忘在莒」的真誠昭示,特闢是樓為英雄館,由名建
築師沈學海先生設計建築而成,內除了有現代化的多媒體簡報外,在二、三樓
部分更展出許多珍貴的史料照片及文物;樓前﹁莒光樓﹂三字,為昔日大膽戰
役英雄賴生明先生所提,登上莒光樓,除了可以觀看金城景色,並可遠眺小金
門海域及大陸河山。
三四、唐牧馬侯祠
位於金城鎮庵前村內,目前為三級古蹟的(唐牧馬侯祠)主祀「開浯恩主
」陳淵,又名「孚濟廟」,而古稱浯洲的金門島,孚濟廟頗多,庵前村這座則
是祖廟之所在。相傳唐貞元廿年(西元八0四年),福建觀察使柳冕奏設萬安
監,專門負責飼養馬匹,當時泉州共有牧馬區五處,沼洲係其中一處。
牧馬監陳淵率同蔡、許、翁、張、李、王、呂、劉、洪、林、蕭等十二姓
入浯開墾,人口逐漸繁衍,而馬匹千百成群,遍佈全島各地,昔日榛蕪之地竟
成海外桃源,島民世代以﹁開浯恩主﹂尊稱,並建廟於豐蓮山麓。侯廟配祀林
氏夫人,相傳夫人本為浦邊村人,被庵前村一戶人家收為養女。有一天,她在
廟前採桑葉,看到陳淵神像英挺,心生愛慕,並以永結連理祈於神前,不久即
歸真而由鄉人塑像立於陳淵神像旁邊。
故老相傳陳淵係「天駟馬精」和「馬神」轉世,深諳馬性又擅於驅策,平
日將馬匹野放食草,若欲聚集則擊鼓豎旗,馬匹會自行辨別旗色,站立於旗下
,而他曾以劍指地為「藥井」,用以治療民和馬匹疾病,且曾發「陰兵」擊退
倭寇,也為這座不知始建於何時的侯廟,增添一些神話色彩。
三五、燦坤電器
燦坤3C位於金門縣金城鎮環島西路一段五六號,是金門最大的電腦、通
訊、家電大賣廠,讓金門的居民可以買到和台灣一樣高品質且便宜的電器用品
,提供了最完善的售後服務,而且不定時的推出折扣活動,滿足金門居民的需
求。
三六、金門菜刀
金門菜刀是以上等的鋼材製成,能削薄爽利,可謂物美價廉,遠近馳名。
原本金門菜刀是以廢鐵打造,品質良莠不齊,成品的價格也不一定。但自民國
四十七年八月二十三日八二三砲戰之後,業者以彈頭之鋼片為製刀的材料,由
於砲彈彈頭為純鋼所造,所以製成的金門菜刀特別鋒利,在成本上也大大的降
低。八二三砲戰中共對金門發射了四十七萬四千餘發砲彈,原本為致命的武器
,反而變成了免費的製刀材料,可說是始料未及,更促使金門菜刀在無形之中
,成為遠近馳名的特產之一。
三七、中央公路
中央公路是金門建設的大躍進,金門原來的馬路都很窄,胡璉將軍進駐金
門時,發現了這個問題,所以報專案向當時中央申請經費修路,中央只給材料
錢,所以胡璉將軍利用軍方及集徵民力修路,馬路完成,運輸方便,金門的建
設開始突飛猛進。中央公路兩旁木麻黃形成一條綠色隧道歡迎每位來客,沿途
有軍事據點的兩用堡,有無名英雄塑像,有開路英雄壓路滾,是一條深具特色
的公路。
三八、金門國家公園
金門國家公園於八十四年十月間成立,面積三七八0公頃,包含大金門與
烈嶼之部分區域,區內有水獺、水鳥、鱟、紅樹林等各種野生動植物,並有近
代史中之重要戰場如八二三砲戰、古寧頭戰役等,對國民政府轉戰台灣,奠定
台灣安定繁榮基礎有莫大貢獻與意義,區內並有閩南傳統建築與古代貝塚等人
文資產,皆為金門國家公園設置保護之目標。
三九、反空降樁
一九七0年代,兩岸局勢隨著後冷戰時代來臨而有了變化,此時的金門也
改採自衛戰鬥守勢。據傳有外籍軍事顧問建議金門需預防敵人的空降登陸,於
是有「反空降」之各項設施,這段時期,全島較平坦的農地,到處可見到類似
葡萄架的「反空降樁」,一時被外來賓客誤以為金門到處是葡萄園的田野景觀。
四十、核心管制區
目前我們車子即將離開中央公路,前面路口橫向道路為貫穿本島南北之交
通要道,也是本島最為狹窄地區,當年古寧頭戰役,中共原本就是計畫從道路
北邊之中蘭地區登陸企圖隔離金門東西之相互支援而攻佔金門,所幸當日風向
及海象不如其所料,而誤登古寧頭遭受嚴重之損傷,金門才得以確保;現在我
們即將轉入核心管制區,在以往核心管制區對於人、車管制相當嚴格,目前為
配合地方發展及便民,僅於夜間七點至隔日早上五點實施管制以確保核心地區
安全;各位右邊現在經過的是長江發電廠,以往是供應防區電源之所在,自從
新的塔山電廠建廠後,長江發電廠便成為戰備用電廠;現在經過的是本部一個
目前仍住在坑道內的部隊,各位現在所看到的排班計程車,是官兵休假所使用
最多的交通工具,轉過這個彎,我們又進入了中央公路。
四一、TP15管制哨
早期金門駐軍人數眾多,為便於人員、車輛管制,乃於各重要路口設置哨
所,登記查驗進出人車。現今國軍實施精簡員額,各重要道路也都改採「紅綠
燈」交通管制,且為利於便民措施,管制哨功能大幅精進調整,現存幾座管制
哨為進出太武地區重要管制樞紐,其餘大多已拆除,或基於戰備考量保存下來
,是觀光客來到金門必定要參觀的軍事景觀。
四二、鑑潭山莊 ※
鑑潭山莊其內部設施有貴賓參訪的接待室、開會場所的會議室、官兵慶生
聚餐的餐廳、提供官兵家屬蒞金眷探住宿的客房、士官兵休閒使用的KTV。
肆、鑑潭山莊至機場
四三、山外(太湖)
山外太湖地區,可謂金湖鎮首善之所在。山外綜集市場、生活什貨街、風
味小吃、特產門市、行政中心等諸般市景,提供鎮民適便之生活所需,亦是臨
近的料羅灣之重要腹地。今日的山外隨國軍經年建設,已不復昔年破落,其榮
景於多樣的街貌足可得見;諸如構建新穎的公共車船管理處、金湖鎮公所;巧
思制置的整齊招牌看板;甚而有比次相接的網咖林立,盡皆表陳著金門的與時
俱進。
緊臨山外鬧區東側的,乃是別具洞天的太湖遊憩區;以太湖為核心,附以
輻圍四周的景點,致成遊訪必經的旅遊勝地。太湖是全金門最大的淡水人工湖
,面積達卅六公頃,亦為金門最大的水利設施,供應金湖地區民生用水;湖面
計有小島二座,島上並有涼亭,可供遊人觀賞餘暉、群鳥。八二三戰史館,建
於民國七十七年,是為一雄偉的仿古建築,佔地三七二平方公尺正面兩側外牆
鐫有五八五位當年於砲戰中壯烈成仁的國軍英雄浮雕,並於館內陳列戰役相關
文物、史料及照片。而榕園一地,則以十數棵百年古榕見稱,多植於清同治四
年,本為明洪氏望族故居,然因樹木遭大量砍伐無法抵擋風沙,致遭風害無法
保存;經多年有心植復林方成今日綠意盎然。分踞太湖南北岸的是南側的中正
公園與北側的中正紀念林。中正公園建於民國六十五年,為紀念先總統蔣公逝
世而命名,該園松林密佈,實為觀覽太湖勝景之地點;中正紀念林之大門採江
浙式民居風格,幅員廣達六公頃,有大水池與大門相望,兼融人工斧錯與天然
風光。
四四、漁村
顧名思義,是為大海子民的居所。早年該地漁家出海打魚維生,然近年其
營生方式已隨兩岸情勢漸行徙易;緣於政府逐步鬆綁兩岸禁制,致該地漁民多
有駕船出海向大陸漁民購回魚貨再行轉賣之情事。當地景貌多為民戶錯落、地
相廣袤,然仍有洪師父客家小炒、紅屋頂西餐廳等處供饕客享用。鄰近的金門
陶瓷廠,早年曾為官窯,平日開放遊人參觀,俾使熟悉窯燒流程,其入口處有
一煙囪為建築特色。
四五、夏興
夏興,巍峙太武山麓下的蕞爾小村,儘管據地狹小,卻在這片山腹中隱伏
著花崗巨龍,是為救助諸多官兵弟兄於傷病的花崗石醫院。花崗石醫院位於夏
興村後太武山支脈的花崗岩內,係挖掘山腹開鑿而成的地下軍醫院,坑道共有
九條,空間計八千八百平方公尺,可容病床千張。花崗石醫院為全世界第一座
深藏於花岡石山岩的醫院,其堅固能抵擋原子彈的襲擊。座落於花崗石醫院對
面的是夏興電廠,是金門現有電廠之一。
四六、成功
成功於金門的行政區劃分與夏興、尚義同屬一行政區;該地原有一擎天山
莊,然今已廢棄,循山莊續行過一路邊小廟,可遇一陡降下坡,此處可將海岸
線及機場盡收眼底,於日暮時分,共海天成一色,別是金門勝景;由成功至尚
義機場間之海岸可供民眾於退潮時至灘上挖取蛤蜊,颱風過後更可撿拾「颱風
螺」,亦是閒情野趣。
四七、環保公園:
循桃園路,尚義機場遙遙在望,然最為醒目的卻是那尊安置環保公園內,
全亞洲最大的風獅爺石雕。昔時該址為民工挖掘陶黏土之所在,年久取罄,原
本的土山已被鏟為凹地,遂將該地劃為環保公園用地,然因土質貧瘠,植生園
內之樹苗成長緩慢,致園景迄今猶顯光禿。
伍、配合介紹部分
四八、金門綜合簡介(面積、島群、人口、交通、氣候等)
面積,島群:
本島地形中部狹窄,最狹處僅三公里,南北向最寬十五公里;東西端較寬
,最長二十公里;形如金碇,包含金門、烈嶼、大膽、二膽等十餘座島嶼,面
積為一百五十平方公里。
人口:
住民人口五萬一千人加上駐軍官兵,人口密度約僅及台灣西部平原的四分
之一。
交通:
金門線公路四通八達,全島道路總長度為三六0餘公里,密度為全國之冠
。在公車系統方面,全縣闢有公車路線廿四條,遍及全島各大村里,提供全島
及離島軍民便捷客運服務。空中交通方面,於民國七十六年遠東航空首開台、
金航線之後,每日往返台金兩地旅客有增無減,隨後復興、立榮等航空公司也
相繼加入台金兩地旅客運輸服務。在海運方面,料羅港為金門唯一的商港,現
有航行台金之客運輪共有廿餘艘,全年貨物總吞吐量為七十餘萬噸。
氣候:
金門之平均氣溫為20.9度,月均溫最高為八月的28.2℃,均低於同緯度的
台灣苗栗地區。而金門平均年雨量1043.8㎜,年蒸發量高達1683㎜,雨量集中
在四至九月,約佔全年雨量的80%,平均相對溼度79%,雨量及相對濕度也較
台灣平地為低,連帶的影響到地景及鳥類的棲息地。金門位於北緯24.5度,
東經118.5度,緯度上約與台灣苗栗相近,而生物地理的分區上屬舊北區及舊
熱帶區之東方雅區的過渡地帶,所以,兩地理區的鳥類均有分佈,是春去秋來
遷移性侯鳥南來北往的必經路線之一。
四九、風獅爺
金門「風獅爺」,擁有萬獸之王—獅子的武勇,又具有風伯、飛廉的神威
,在金門人的心目中,具有趨邪攘災、安定四方的法力因此視之為神,尊之為
爺。風獅大都座落村莊外圍,當風的位置,面向東北或北方,收納一年長達九
個月的東北季風。金門人膜拜他,三柱清香,燃燒紙錢,把祭拜的供品—湯圓
或糯米飯圖上獅口,為他裁製一身紅豔謝袍,感激他護衛鄉里的辛勞。
五十、金門古厝
古早的金門是一個傳統的農漁牧社會,聚落的集結,經過幾個世代,就形
成集村的形態,這些村莊散佈在金門的大地,有的依山傍水,有的靠山向海,
房屋大小不一,密集成群。金門傳統聚落的住屋,為求避風向陽,大致以南北
向為主,其最具特色的就屬棋盤式佈局的房子,這是閩南建築的一大特色。金
門古厝多達二百五十棟以上。有後浦城,水頭村,金門城,古崗村…等,不勝
枚舉。
五一、特產:貢糖、高粱酒
金門高粱酒
金門高粱酒有「酒國之王」的美譽,為飲君子之最愛,也是促使金門經濟
發展的最大功臣。金門酒廠為金門唯一的酒廠,所生產的高粱酒之所以能馳名
中外,主要在於四大自然優良條件—原料、空氣、氣候及水質。砂質土壤加上
大陸海洋性氣候,空氣清新,所生產的高粱酒,皮厚粒小粘性又大,加上廠內
無雜質的寶月古泉之泉水,經古法發酵、釀製、特別的芳香甘醇。喝金門高粱
酒,最好是以小酒杯,以防止酒精在空氣中發揮而失原味,如此一來更能品嚐
高粱的甘醇美味。金門高粱又分為一般及陳年高粱,金門酒廠除了高粱酒外,
還有大麴酒、藥酒和各式紀念酒。
貢糖
「貢糖」名稱的來源有兩種說法:其一為貢糖在製造的過程之中,為求貢
糖的細密必須由人工加以捶打,而這程序閩南人稱之為「摃」,音同「貢」而
得名。其二為相傳是晉獻給皇帝享用的貢品,所以冠上「貢」字而得名。貢糖
的製作是將花生烘烤使之脫膜,再加上熬煮的糖漿,在凝固之前用力捶打而成
的,所以主要原料為花生和糖。而金門為砂質的土壤,再加上氣候的配合,所
生產的花生特別肥大,油脂含量也高,所以製成的貢糖,香脆可口,特別好吃
。有竹葉、香酥、海苔、豬腳和芝麻等各種口味,並有金門獨特的風味,值得
旅客品嚐和購買。近來市面上出現自大陸地區「小額貿易」進口的貢糖,但口
味及質感均不及金門本地產品。
五二、行政區:三鎮(金城、金湖、金沙)二鄉(金寧、烈嶼)
金城鎮:
金城鎮位於金門本島西南部,因開發甚早,歷來皆是軍政中心,人文薈萃
、史蹟林立,處處令人發遙想千百年滄桑之幽情。
金湖鎮:
金湖鎮位於金門島東南部,山水疊翠,精緻清幽。國軍來金後,因地形因
素,成為駐軍重地。龐大軍隊消費能力,促成城鎮快速發展,成為金門重要的
商業區。
金沙鎮:
較諸金城、金湖地區,位於金門島東北半部的金沙聚落、人口較為零稀。
然境中有處國家級古蹟;又因面迎東北季風,風沙猛烈,用以陣風止煞的風獅
爺特多,是極為特殊的人景觀。
金寧鄉:
位於金門島西北部的金寧鄉,因地扼金廈海峽,自古即為兵家必爭之地;
古寧頭戰役,更使其名聞國際。境內處處軍事設施與戰事遺跡,似乎還瀰漫著
當年的沙塵硝煙。
烈嶼鄉:
烈嶼鄉是金門衛星島群中最大的一個,俗稱「小金門」,與大金門有守望
相衛的功能。島上觀光據點以軍事遺跡居多﹔而雞犬相聞,民風純樸,恍如令
人置身世外桃源中。
--
Sincerely, 日本自助旅行紀錄
Wayne Su http://mstar.myweb.hinet.net/JPtour
2006 香港~中國(廣州~北京)~蒙古~莫斯科~聖彼得堡
~柏林~瑞士~巴黎~倫敦 歐亞大陸鐵路橫貫之旅 籌備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43.50
Tai-travel 近期熱門文章
PTT台灣在地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