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保東窯遺址出土 首見清代瓦漏窯

看板Tainan (台南)作者 (Gearty)時間6小時前 (2025/02/23 22:02), 編輯推噓0(111)
留言3則, 3人參與, 2小時前最新討論串1/1
保東窯遺址出土 首見清代瓦漏窯 自由時報 位於關廟埤頭里與歸仁媽廟里交界處 地下還發現新石器晚期大湖文化層 〔記者吳俊鋒/台南報導〕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啟動「埤子頭Ⅱ遺址調查研究計畫」的 考古作業,經學者挖掘、探勘後,原本僅見於記載中的保東窯遺址重見天日,是國內首次 發現生產製糖工具的清代瓦漏窯,極具歷史意義。 台灣「窯業史」與「糖業史」關鍵一頁 參與挖掘的台南藝術大學教授盧泰康表示,該遺構的出土,填補了台灣「窯業史」與「糖 業史」的關鍵空白;而現址地表下約三米處,還發現新石器晚期大湖文化層,堆積厚度廿 公分左右,挖到灰黑色陶片。 該遺址位於關廟埤頭里與歸仁媽廟里交界的一處土丘,緊鄰鹽水溪上游河岸,屬私人土地 ,最初由文史工作者徐世和發現,認為應是傳聞中的清代保東窯。 徐世和結合地方關心文史的張清泓等人組成保大文化行動聯盟,再串連教師許耿肇與議員 鄭佳欣等人發起搶救,市府四年前現勘,僅列冊追蹤,但持續進行研究調查。 文資處提案向中央爭取補助後,啟動相關考古作業,盧泰康等團隊展開探勘,歷經兩個半 月的挖掘,保東窯順利出土,昨天現場發表。 從遺物推斷應為生產製糖工具的瓦漏窯 盧泰康說,出土遺物多為不完整碎片,包含「漏罐」、「藁座」等無釉陶器,他推斷該處 為典型專業生產製糖工具的「瓦漏窯」,僅見於文史記載,各地都只留其名,並無實體, 這次考古堪稱重大發現。 盧泰康指出,現場還有遺構碎磚,以及密集糖漏堆積層,研判是典型的「半倒焰式窯爐」 ,現在僅剩尾部,前端已毀損,保存刻不容緩。 盧泰康強調,與歸仁窯多樣化的產品不同,保東窯僅燒製瓦漏,且從技術層面來看較為單 一;而出土的珍貴遺跡與遺物,揭示了台灣早期產業發展的真實面貌,更反映南關線歷史 與人文的特殊性。 徐世和指出,該處不僅國內首見,也可能是僅存的瓦漏窯遺跡,爭取現址保存之外,還要 推動「南關線保大人文走讀」,深化教育,喚起民眾對土地情感的認同。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69298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5.8.10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nan/M.1740319329.A.E2E.html

02/23 22:04, 6小時前 , 1F
陳亭妃有去,為何完全沒畫面?
02/23 22:04, 1F

02/24 01:52, 2小時前 , 2F
媽祖婆是肉眼不可見的。
02/24 01:52, 2F

02/24 02:24, 2小時前 , 3F
陳亭妃需要啥畫面?管它屁事?
02/24 02:24, 3F
文章代碼(AID): #1dkofXuk (Tainan)
文章代碼(AID): #1dkofXuk (Tai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