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烏樹林風災廢棄物場深夜起火! 黃偉哲現場視察:盼盡快阻斷悶燒

看板Tainan (台南)作者 (solid)時間1小時前 (2025/11/24 00:17), 編輯推噓3(303)
留言6則, 4人參與, 40分鐘前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快訊/台南烏樹林「廢棄暫置場」深夜大火! 恐延燒1週 2025年11月22日 06:39 記者葉國吏/綜合報導  台南後壁區丹娜絲災後廢棄物暫置場21日晚間驚傳火災,堆滿垃圾與廢樹枝的山頭全面燃 燒,火光照亮夜空,場外50公尺都能感受到炙熱高溫。依過去經驗,這場火可能得花上一 週才能完全撲滅。 火災現場第一時間吸引眾人關注,台南市環保局長許仁澤、立法委員賴惠員以及後壁區區 長李至彬紛紛趕赴現場了解情況。許仁澤指出,幸好周邊主要是水圳、農田和樹林,暫時 避免火勢蔓延。賴惠員曾爭取中央補助,協助清理丹娜絲災後廢棄物,但目前資金仍然不 足。環保局尚未獲核准追加補助,後壁暫置場的清理進度因此受阻。 ~~~~~~~~~~~~~~~~~~~~ 最早的ET Today新聞說會悶燒一週,市府都沒說清楚。 結果到今天第3天,還在悶燒。 ※ 引述《nightwing (夏日浮雲)》之銘言: : 烏樹林風災廢棄物場深夜起火! 黃偉哲現場視察:盼盡快阻斷悶燒 : https://cdn2.ettoday.net/images/8503/d8503326.jpg
: ▲後壁區烏樹林風災廢棄物暫置場深夜起火,消防隊通宵搶救,市長黃偉哲赴現場視察 : 要求盡快阻斷悶燒,降低延燒風險。(記者林東良翻攝,下同) : 記者林東良/台南報導 : 台南市後壁區烏樹林丹娜絲風災廢棄物暫置區,21日晚間發生火警,因堆置量大、火點 : ,現場一度瀰漫濃煙,消防局出動灌救,環保局調派重機具加入作業,22日上午台南市 : 黃偉哲前往火場視察,感謝消防與環保人員在最短時間內控制延燒,並指出目前仍有悶 : ,需要持續挖掘降溫,記者葉國吏/綜合報導 /images/8503/d8503327.jpg : 黃偉哲說明,堆置物層層堆疊、內部熱源不易散出,悶燒是最大風險。他強調,現階段 : 要任務就是阻斷火勢再蔓延,因此需持續進行挖掘散熱,再以灌水方式壓制,預估處理 : 需一段時間,市府會與消防、環保等單位全力合作,降低災害風險。 : https://cdn2.ettoday.net/images/8503/d8503325.jpg
: 環保局表示,21日晚上救援初期即調派六台挖土機、八台水車支援滅火,同時啟動移動 : 空氣品質監測車,在下風處持續監測 PM2.5、PM10 等資料,並完成通報。這輛今年才 : 置的監測車可24小時自動監測,提供最即時的空品資訊。依今日中午12時最新監測結果 : PM2.5 值為 45.14 μg/m3 、PM10 則為 72.26 μg/m3 ,環保局將持續追蹤到火勢完 : 熄滅為止。 : https://cdn2.ettoday.net/images/8503/d8503324.jpg
: 環保局也指出,由於丹娜絲颱風造成大量廢棄物,自7月8日起進場堆置,截至目前累積 : 過25萬公噸,造成清運壓力。為加速處理,市府已向中央申請補助,並先行動用市庫代 : 及災害準備金共3億500萬元,加速廢棄物清運與發包作業,以儘速騰出場地、降低環境 : 安全風險。 : https://cdn2.ettoday.net/images/8503/d8503323.jpg
: ETtoday新聞雲 :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51122/3071724.ht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9.9.192.11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nan/M.1763914663.A.48A.html

11/24 00:29, 1小時前 , 1F
那東西除非颱風暴雨不然根本不會熄滅
11/24 00:29, 1F

11/24 00:34, 1小時前 , 2F
空氣甘甘
11/24 00:34, 2F

11/24 01:26, 45分鐘前 , 3F
負責後壁區的立委賴惠員還活著嗎? 都沒出聲音我好擔心
11/24 01:26, 3F

11/24 01:28, 43分鐘前 , 4F
高層的紅色制服有夠新,基層的有夠破
11/24 01:28, 4F

11/24 01:31, 40分鐘前 , 5F
挖靠! 原來本篇賴委員有出現了,剛Google都沒她新聞
11/24 01:31, 5F

11/24 01:31, 40分鐘前 , 6F
還活著就好
11/24 01:31, 6F
文章代碼(AID): #1f8pEdIA (Tainan)
文章代碼(AID): #1f8pEdIA (Tai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