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三山國王文化節-護佑客家永續傳承

看板Taipei (台北)作者 (chang)時間18年前 (2006/03/15 19:5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三山國王文化節--護佑客家永續傳承 [臺北市政府 2006-03-15]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與臺北縣政府文化局合作95年3月18日 於新莊廣福宮舉辦「三山國王文化節」。 茲謹向新聞媒體的朋友及所有客家鄉親報告如下: (一) 客家與三山國王信仰 台灣義民信仰中包括客家義民信仰的「褒忠義民爺」信仰, 及泉州福佬人義民信仰的「旌義義民公」信仰(如雲林北港的「旌義義民廟」), 因此義民信仰雖非客家專屬的信仰,卻是台灣客家重要的民間信仰, 與台灣客家文化有極密切的關係。三山國王信仰亦同。三山國王信仰是客家重要的信仰, 但崇拜三山國王的族群,不僅是客家人。 本會主任委員民國九十二年六月二十二日 陪同臺北市六堆客家會赴宜蘭縣冬山鄉大興村振安宮(三山國王廟)參訪時, 發現振安宮管理委員會民國六十四年七月印行建廟三五0週年特刊 「三山國王開基祖廟振安宮沿革誌」記載: 「振安宮係奉祀廣東省祖廟『?封三山國王』之古廟也。 本宮之源起於明神宗萬歷十一年(歲次癸未年)公元一五八三年…… 為廣東省揭陽縣弟子:陳振福、魏金漢……等卅八位, 自故鄉恭請霖田廟『?封三山國王』聖像金身即現(新竹南寮港)登岸後南行苗栗縣, 客居二十四年……在當時苗栗北角建立一座小廟奉祀『三山國王神像』。 ……先賢公全體卅八位弟子恭請『三山國王』遷於新埔鹽菜甕地區…… 就在關西過了十四年之歲月,直至天啟元年歲次辛酉年(公元一六二一年)。 ……遷來宜蘭縣冬山鄉大興村現址附近…… 建立一座茅屋小廟奉祀自故鄉恭帶之『?封三山國王』聖像, 不久再遷至本宮地址建廟至今有三五0年。」 由此可見振安宮三山國王廟係源自廣東省揭陽縣霖田祖廟, 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客籍教授潘朝陽先生告訴本會主任委員苗栗市三山國王廟信徒 曾組團赴廣東揭陽縣訪問,證明該縣係潮屬客家庄。 雖然筆者詢問振安宮管理委員會證明現時該廟信眾大多為平埔族原住民, 但三山國王原係客家重要的信仰,則應無疑義。 (二) 台南市三山國王廟 盛端明撰「三山明貺廟記」 明嘉靖年間禮部尚書,潮州饒平客家人盛端明所撰「三山明貺廟記」 是考證三山國王信仰來源重要與可信的文件。盛端明撰述「三山明貺廟記」時, 其所述身分係「賜進士第、資德大夫、正治上卿、太子太保、禮部尚書、 前左春坊左庶子、翰林侍讀、經筵講官同修國史」,係屬飽學之士 。 原碑立於潮州揭陽縣霖田巾山之麓阿婆墟的三山國王祖廟中。 乾隆九年此文於台灣刻於木質碑中,懸於台南市三山國王廟中,其後附記稱: 「三山國王者,吾潮合郡之福神也。自親友佩爐香過臺,而赫聲濯靈遂顯於東土。 蒙神庥,咸欣欣建立廟宇,為敦誠致祭之所;但往往以神之護國庇民、 豐功盛烈未知備細為憾。勳等讀親友來翰,適得明禮部尚書盛諱端明所作廟記一篇, 甚詳且悉。因盥手繕書,敬刊於左上之廟中。俾東土人士亦有所考而無憾於誠者, 未必非神之靈為之也。」 依盛端明所撰此記,三山國王「肇跡於隋、顯靈於唐、受封於宋」: 「當隋時失其甲子二月下旬五日,有神三人,出於巾山。自稱昆季受命於天, 分鎮三山託靈於玉峰之石,廟食於此地……乃於巾山之麓,置祠合祭。」 「唐元和十四年,昌黎韓公刺潮州,霪雨害稼,眾禱於神而響答,爰命屬官以少牢致祀, 祝以文曰:『霪雨既霽,蠶榖以成,織女耕男,欣欣衎衎。其神之保庇於人, 敢不明受其賜!』」 「宋藝祖開基,劉鋹拒命,王師南討。潮守王侍監赴禱於神,果雷電風雨,鋹兵遂北, 南海乃平。」 「迨太宗征太原,次於城下,忽賭金甲神人揮戈馳馬,師遂大捷……凱旋之日, 有旌見城上雲中,曰『潮州三山神』。乃命韓指揮舍人,詔封巾山為『清化威德報國王』 ,明山為『助政明肅寧國王』,獨山為『惠威弘應豐國王』,賜廟額曰『明貺』; ?本部增廣廟宇,歲時合祭。明道中,復加『靈廣』二字。」 因此「潮之諸邑,在在有廟,莫不祇祀。水旱疾疫,有禱必應。」 陳夢林於康熙五十五、六年間撰述「諸羅縣志」時謂:「今流民大半潮之饒平、大埔、 程鄉、鎮平、惠之海豐」。 由是三山國王信仰隨潮屬客家人在台拓墾開發的腳蹤逐漸遍及全台。 (三) 新莊三山國王廟(廣福宮) 豎立「奉兩憲示禁碑」 台北地區的開發自新莊平原開始,新莊客屬移民於乾隆四十 五年興建「廣福宮」(三山國王廟),於廟右廡壁上立奉「兩憲示禁碑」, 於台灣開發史上有其極特殊的意義。(「淡水廳志」記載:「國王廟: 一在新莊街,乾隆四十五年粵人捐建。」) 「示禁碑」依其文義原係新莊客屬領袖劉偉近、劉能詒等不甘為地保勒派盤剝, 於乾隆十一年僉呈淡水同知「?碑新直街土地祠豎立示禁」「暫得兩年平安……」。 但乾隆十三年「火災新直街,借修土地祠為名,欺前憲陞任,將禁碑碎滅, 仍判前禁苛派如故。」乾隆十五年「茲據劉能詒等具稟前來,合再給示嚴禁。」 乾隆四十五年新莊客屬領袖興建其福神三山國王廟,豎立「奉兩憲示禁碑」, 其意應在祈願希望靠客家族群整體之力量保護「示禁碑」,對抗地保勒派盤剝, 不再重蹈新直街土地祠「示禁碑」被碎滅的命運。 清道光年間,新莊客家人離開台北平原遷至桃竹苗客家人聚集的區域, 新莊三山國王廟香火立衰。清光緒八年新莊三山國王廟毀於大火, 迄至光緒十四年始由新竹廳新埔街潮籍士紳陳朝綱等人捐金重建。 台灣三山國王廟的盛衰與台灣客家族群的生命力息息相關,極為顯明。 (四) 雲林縣大埤鄉大和街「三山國王廟」 及六堆、桃竹苗三山國王廟 雲林縣大埤鄉大和街「三山國王廟」與雲嘉平原五十三客家庄密切相關, 五十三庄範圍內之客屬,祖籍以潮州饒平居多,亦有源自惠州陸豐、嘉應鎮平、 汀州永定。而根據劉枝萬先生民國四十八年所作調查, 台灣三山國王廟分布較密切的地區是宜蘭、屏東、彰化、新竹等縣,其次是台中、 高雄、嘉義、雲林等縣,全台幾遍佈三山國王廟, 台灣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幾乎都有三山國王廟。 三山國王信仰已不僅是潮屬客家人的信仰,而是台灣客家人普遍的信仰。 (五) 台北客家三山國王信仰文化營建 為宏揚客家三山國王信仰,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於九十二年二月台北市元宵燈節 時,即委託長久熱心燈節之客家雜誌社承辦以「客家信仰-三山國王燈」參加, 於台北市展示三山國王客家信仰: 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並於九十三年三月於台北市石牌國中廣場 第一次舉辦「台北客家三山國王文化節」,此次與臺北縣文化局合作於 臺北平原第一座三山國王廟-新莊廣福宮辦理三山國王文化節(95年3月18日), 希望藉由此項活動,讓移居臺北的客家人,能認知此重要的客家信仰, 並認知此信仰與台灣開發歷史的密切關係,及試圖發現臺北縣市其他的三山國王廟, 從而客家意志,以共同致力於客家語言文化的永續傳承。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1.164.221
文章代碼(AID): #14606QFg (Taipei)
文章代碼(AID): #14606QFg (Ta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