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探訪台東的前世與今生│張健豐

看板Taitung (台東)作者 (重現江湖)時間3周前 (2024/05/31 20:16), 編輯推噓5(500)
留言5則, 5人參與, 3周前最新討論串1/1
探訪台東的前世與今生│張健豐 1922年設站之台東舊火車站前,有紀念清代台東最後一任父母官胡傳的路名和村名。他除 了和當地衛戌長官張兆連共同維護台東地區的安定;也在乙未保台時做了努力。台東製糖 株式會社於1913年2月成立後,從事製糖、移民開墾與鐵道等事業。光復後,台東糖廠擴 大製糖規模,影響整個台東區域的發展,也間接帶動當地棒球運動的復興。 台東舊火車站創於日據時期從台東到花蓮的花東線鐵路。因它和西部糖業鐵道同為窄軌 (762mm),基於小火車的魅力,1960、1970年代吸引外國觀光客到此留下珍貴影像。1982 年6月台鐵花東線鐵路拓寬(1067mm)通車後,從台北可直達台東;1991年12月南迴鐵路通 車後,成為環島鐵路網的重要據點。但火車站在2001年5月底停止營運後,從台東經馬蘭 到台東新站(舊稱卑南站)的6.5公里鐵道,再也沒有火車造訪,其交通運輸的地位被台 東新站(後改稱台東站)給取代,造成往市區交通大為不便。 胡傳對台東的貢獻 台東舊火車站前的鐵花路和鐵花村,是紀念胡適之父胡傳的字號。在2015年10月21日,胡 傳原籍的安徽省積溪縣各界來訪,贈胡傳銅像於鯉魚山,以表彰其對台東的貢獻。台東舊 稱「埤南覓」,清光緒元年(1975),在日軍侵台的牡丹社事件後,清廷設招撫局於卑(埤 )南以撫番;並招民墾荒,在今台東市街區內形成了寶桑庄的漢人聚落。光緒13年於花蓮 、台東地區設立台東直隸州,卑南撫墾局事務由州牧經理。 光緒14年(1888)東台灣爆發平埔族以武力反抗卑南撫墾局的大庄事件,花東縱谷平原原住 民各部族以呂家望部落(今卑南鄉利嘉部落)為首,圍攻張兆連(字月樓,湖北東湖縣人 )統領的鎮海後軍埤南兵營(位於今台東市第一銀行後方墊高的區塊)。戰後,張兆連為 感恩媽祖庇佑,讓當時軍隊挖井找到水源,捐養廉銀倡建卑南天后宮(今台東天后宮)。 並在井邊設靈泉井碑,鑴刻神跡顯靈經過。 光緒19年6月,胡傳被委以代理台東直隸州知州一職,旋又奉命兼統鎮海後軍各營屯,成 為後山的最高軍政長官。他對張兆連的治軍甚為推崇,常說:「後山民少番多,地僻而遠 ,近年之小安唯恃一張統領耳。」又說:「群番知張能戰能守,不可動搖,乃俯而聽命。 」由於張兆連的優異表現,終於在同年晉升基隆提督,擔任防衛台北的重責大任。 乙未保台的奮鬥 光緒20年甲午戰爭爆發前,胡傳派副將(相當於上校)劉德杓等赴鳳山(今高屏地區)境 內募勇。隨後,赴卑南山後的檳榔(今卑南鄉賓朗村)、阿里擺(今卑南鄉賓朗村西北約 2公里處)等社相度營地。因他在「六月東事起時,對台東的防衛課之益勤,便以在今台 東市街區的州(署)濱海無屏障,不足拒(倭艦)砲,乃遷治於阿里擺,因山為障,軍民 乃安。」這阿里擺番社是胡適啟蒙的地方,在那裡胡傳親自以楷書寫紅紙方字,交給未滿 三歲的兒子來認。 1895年11月初日軍占領恆春後,台灣西部的乙未戰爭宣告結束。台東仍然掌握在清軍手上 ,日本當局乃採用以番制漢的策略。隔年3月,日軍的恆春守備隊派恆春十八番社總頭目 潘文杰,赴卑南招撫當地番社及清軍。4月間,滯留台東的清兵因糧餉用盡,飢餓而離散 ,多取道海路撤守。卑南寶桑街的老百姓,因傳聞日軍將大舉進攻,便將老幼藏匿,壯者 驚惶失色。駐軍新開園(今池上鄉錦園村)的劉德杓考量卑南番人漸歸順日軍,在此無容 身之地,只能率領200多人退至50公里遠的新開園駐守,準備堅守抗日。 5月25日,日軍混成第三旅團轄下步兵一大隊等1千餘人自卑南登陸,獲得原住民的協助搬 運,提供住宿清掃,刺探軍情等服務;而潘文杰就地組織的「土番義勇軍」也跟著參戰。 5月30日晚,日軍向劉德杓發布招降書,以翌日5點為投降最後期限,遭到劉斷然拒絕。隨 後,日軍由雷公火(今關山東側4公里的電光部落)沿卑南大溪左岸夜行軍,向新開園前 進。6月7日,劉德杓率軍抗戰不敵日軍後,往深山撤退至雲林,參與簡精華和柯鐵的鐵國 山抗日,東部遂完全淪陷。 台東製糖株式會社的設立 在台灣總督府的糖業獎勵與移民政策下,台東製糖株式會社於1913年2月成立,從事製糖 、移民開墾與鐵道事業。會社在台東廳台東街馬蘭(今台東市中興路二段191號)成立日 壓能力350噸的卑南工場,於1914年底動工,1916年1月開始製糖作業。由於規劃的甘蔗原 料區域狹長,便陸續往花東縱谷鋪設製糖用鐵道經檳榔、鹿野,更遠至池上南邊的關山地 區。 同時,會社招募了來自日本內地的農民,安置在台東廳的旭村(今台東市豐榮里)、鹿野 村(今鹿野鄉龍田村)、鹿寮村(今鹿野鄉永安村)、池上村(今池上鄉新興村)四處內 地人移民村;同時在台東廳的大原(今鹿野鄉瑞源村)和萬安村(今池上鄉萬安村)等招 來台灣西部的本島人移民,提供甘蔗原料區域的開發勞力。1923年,其鐵道由台灣總督府 收買,轉由鐵道部經營,並於1926年初完成關山到玉里的鐵路後,花東線鐵路全線通車。 1939年卑南工場增為850噸,並於1941年改製無水酒精供軍事燃料。1943年,工場被明治 製糖株式會社收購,改稱台東製糖所。1945年製糖工場與酒精工場及鐵道均遭盟軍轟炸嚴 重破壞,光復後重建為台東糖廠,繼續製糖。1957年台東糖廠附設東南亞最大的鳳梨罐頭 工廠。為因應國際糖價飛漲,糖廠在1976年擴充為2,200噸,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影響整 個台東區域的發展。此時糖廠的原料區,北從池上、南經知本到大武,南北長達100多公 里。運輸採公路、鐵道並行。1987年糖廠逐漸轉型,開始養蝴蝶蘭,1997年停止製糖,改 名台糖台東廠。1999年在池上設立礦泉水工場,生產礦泉水。 棒球的故鄉 今台東火車站方圓數公里內就有6座棒球場,真可謂「棒球之鄉」。特別是台東棒球村第 一棒球場主看台,正對台東的小黃山及原住民的聖山─都蘭山,視野遼闊,景色優美,今 年中華職棒在此排了創新高的8場賽事。 光復後的東部棒球運動傳教者,首推曾任職台東糖廠,後轉至台東農校(今國立台東專科 學校)擔任教師、校長的陳耕元(1905-1958)。他是1931年勇奪日本甲子園亞軍頭銜的嘉 農棒球隊(KANO)打擊第三棒的游擊手。陳耕元在台東農校時期,發現擔任投手的楊傳廣彈 性極佳,有良好的田徑天賦,勸他轉攻田徑;並請嘉農隊友拓弘山(後定居在池上萬安) 給予特別訓練,造就了日後的亞州鐵人締造出傲人的世界紀錄。 台東未來的展望 2023年台東旅遊人次的前三名為鹿野高台、池上大坡池地區、知本溫泉,均破百萬人。而 經由花東、南迴鐵路來到台東站的遊客,大都過站不停。台東糖廠雖於2004年定位為「文 化創意產業園區」,有藝術家和商店進駐,並保留糖廠的舊設備與火車、鐵軌,但仍讓人 感覺只在走馬看花;而鐵花村音樂聚落也在去年底熄燈。筆者建議,台東當局除了可考慮 復駛台東舊火車站到新站的窄軌觀光列車,應結合開發歷史、乙未保台、棒球、糖業等相 關歷史文化,賦予靈魂,讓台東再次偉大。 (作者係歷史研究工作者) 相關圖文 http://www.observer-taipei.com/book2021/item/3602 -- 1415 文創工作坊:填補台灣130年來所經歷戰爭記憶的斷層 http://cs2nn.nhu.edu.tw/news_ii.html?id=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5.43.149.8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aitung/M.1717157765.A.E5F.html

05/31 22:36, 3周前 , 1F
推,終於補足甲午後臺東區域的歷史了
05/31 22:36, 1F

06/01 00:01, 3周前 , 2F
原來第一銀行那塊是兵營喔 想說為什麼那塊特別高 XD
06/01 00:01, 2F

06/01 15:38, 3周前 , 3F
推,靈泉井碑現今仍保存在天后宮
06/01 15:38, 3F

06/02 03:11, 3周前 , 4F
推一個 長知識了
06/02 03:11, 4F

06/02 20:04, 3周前 , 5F
推 長知識
06/02 20:04, 5F
文章代碼(AID): #1cMR-5vV (Taitung)
文章代碼(AID): #1cMR-5vV (Tait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