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探訪公路局舊蹟的前世與今生
各位好!提供這個月觀察雜誌登出的《探訪公路局舊蹟的前世與今生》給各位參考!
謝謝!
公路局舊蹟指的是原公路局的辦公大樓。興建於日據時期的大阪商船時代,光復後歷經台
航大樓、公路局大樓,到今日的國家攝影文化中心。不僅有船運的歷史意義和公路發展的
象徵,還見證了台灣所歷經殖產興業、戰爭、經濟起飛的三個階段。
2024年11月,筆者造訪位於台北市忠孝西路和館前路交會口附近的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
館,這裡原是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台北支店的所在,建於1937年。它和附近的台北車站與正
在建構中的雙星大樓等林立的高樓相比,顯得樸實無華;此外,筆者還發現這裡曾是公路
局的眷舍─公路村的辦公處所,激起筆者探訪其在交通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大阪商船時代
清代將淡水列為西方各國的通商口岸後,德國的得忌利士(Douglas)洋行開始經營「淡
水-香港」線,並由所屬的科麼沙(Formosa)和海龍(Hailoong)輪等定期航行於台灣與
大陸南部沿海各港口間的航線,除了載客,也將台北近郊盛產的茶葉、樟腦等物產運往對
岸的廈門等地。
日據後,台灣總督府為驅逐外國商業勢力,自 1896年開始補助大阪商船公司,開設「淡
水-香港」定期航線,指定由「大阪商船株式會社」經營,以低於對手一半的運費搶奪市
場,因此得忌利士洋行倍受打壓,在喪失競爭優勢下,只得放棄台灣至大陸之間的航運事
業。1901年淡水線鐵路開通後,旅客不必再到台北大稻埕碼頭乘小火輪,走淡水河到淡水
搭船。
在和日本本土聯絡的路線部分,1896年大阪商船開設大阪─台灣航線;再於1897年增開神
戶─基隆航線。1936年大阪商船將台北辦事處升格為支店,並廢除台灣其他支店,隔年即
建立大阪商船台北支店的辦公大樓。由於該建築為日本侵華期間(1937-1945),台灣最
後一批鋼筋混凝土建築,在設計風格上呼應當時日本「復興亞洲」的政策,屋頂設有塔樓
,並設有「大阪商船」霓虹招牌、室內冷暖中央空調、乾式施工人造石面、電話與電力系
統、新式衛生設備、避雷針等。今天部分設施還呈現在遊客面前。
大阪商船在經營基隆─神戶線經營期間,有蓬萊丸、瑞穗丸等投入使用,其中,高千穗丸
為首艘日本針對台灣航線而自行建造的純日產船舶,總噸數8,100噸、長473呎、時速18節
。1934年2月開始行駛,首批乘客約340餘名,但在日本侵華初期曾與瑞穗丸一起被陸軍徵
用。
1943年3月19日上午9點39分,載有844名乘客和船員的「高千穗丸」,在基隆外海彭佳嶼
東北方航行時,遭到美軍潛艦金槍魚號(SS-234)發射的三發魚雷擊中沉沒。爆炸的衝擊
破壞了無線裝置,僅有三艘救生艇成功降下,倖存者僅245名,其中死者包含雕塑家黃清
埕與其鋼琴家女友李桂香、作家鄭如晴的祖父等人。直到同月24日,《台灣日日新報》才
公布高千穗丸遇難的消息,日本政府對罹難者家屬均無交代亦無補償,並因擔心此消息打
擊士氣,故對倖存者下了禁口令。前來台灣赴任的日本警察、公務員、軍人和船員則被奉
祀在靖國神社,殉難的警察還得到正式褒賞。
台灣省公路局前期
1946年7月,台灣省政府為了接續辦理航務,成立了台灣航業公司,設總部於原大阪商船
株式會社台北支店,並更名為「台航大樓」。後因國共內戰造成兩岸隔絕,海上運輸業務
受到限制。1958年台灣省公路局與台航公司交換了辦公空間,將該建築更名為「公路大樓
」。使用期間,參與台灣多項重大公路工程及早期公路客運的發展,以下列舉幾項。
日據時期所建的北起基隆至鵝鑾鼻為止,全長 530 公里的省道台一線,為台灣西部縱貫
南北的公路。在1949年前,除北端的基隆至桃園及南端的台南至高雄外,均為石子路面,
長達 296 公里,路面顛簸,行車不堪其苦。為了配合政府第一期經濟建設計畫(1953-56
年度 ),公路局乃分段沿路鋪設柏油路面,於1954年9月5日全線完工,路面寬6.5公尺,
為台灣鋪築長距離公路路面之始。該省道配合1952年12 月 25 日通車的西螺大橋,使南
北交通縮短 40 公里。
1961年代初,蔣介石抵澎湖巡視,經地方建議得知西嶼鄉民往來馬公本島交通上的不便,
乃指示公路局承辦興建跨海大橋。海上建橋在台灣尚屬創舉,尤以在每日潮差 3 公尺以
上且基礎工程僅能在平潮時間(約2小時)工作,異常艱困。在歷時5年後的1970年12月,
台灣第一座跨海大橋「澎湖跨海大橋」完工通車。
台灣省公路局後期
台灣省公路局也負責全台公路運輸的客運服務,包括各個重要觀光景點的名勝區線,如士
林─陽明山、集集─日月潭、台中─八卦山、台北─野柳等。1959年,公路局推出車身左
側綴有秋海棠,鐫以金色馬匹浮雕一隻的金馬號,配屬在台一線省道上,內部的座椅採坐
臥兩用,並提供錄音機、茶水、電風扇等設備,是當時配備最齊全的長途客車,並有車掌
小姐隨車服務。
1972年蘇花公路(省道台9線)也開始行駛金馬號,成為專門往返蘇花公路的重要交通工
具,為花東子弟提供了一條安全返家的路,直到北迴鐵路完成後才再多一項選擇。此外,
金馬號客車也在1960年開始行駛在連結台中、南投、花蓮的中央橫貫公路(中橫、台8線
),以及高雄往台東的南迴公路。
此時由於糖鐵客運開始衰退,鄉鎮道路發展的客運開始普及,公路局乃大肆美化道路景觀
,成為不少人的回憶。如作家鄭如晴在其散文作品中,回憶其念初中時從彰化市區搭乘公
路局的車,在往鹿港的142號縣道(彰鹿路)上綠色隧道(欒樹)開了近半小時,緩緩地
接近鹿港鎮頭的台糖小火車站。
此外,公路局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它也參與台灣十大建設之首的南北高速公路。出身江
西省南昌的前公路局胡美璜(1912─1999)在副總工程司兼任新工處處長任內,除了參與
公路局負責建設東西橫貫公路的路段,更於1970年兼任公路局高速公路配合組組長及籌備
處長時,研究南北高速公路的可行性及籌備工作;同年再擔任「台灣區高速公路工程局」
局長,將工程人員講求實證科學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於是,台灣第一條高速公路,前
後施工 7 年多,至 1978 年10 月 31 日全線通車;工程局也改制為「交通部臺灣區國道
高速公路局」,簡稱「高公局」。
未來展望
公路局致力於公路工程、公路運輸管理及公路監理業務,對台灣經濟發展功不可沒。加上
,此處位於台鐵舊台北車站的正對面,也見證了台灣從日據時代所建立的鐵路王國。10年
前的3月,公路大樓在公路局遷移至東園街新辦公大樓辦公後,被指定為市定古蹟。為了
「古蹟保存利用」,直到2021年才開放讓大眾參觀。
目前二、三樓層以展覽日據時期的老照片為主。而和該建築歷史相關的,僅有偏向二樓一
隅的《跨‧交‧通:從「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台北支店」到「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的常態展示。筆者建議,當局應以「台灣交通運輸和庶民生活」相關展覽,作為國家攝影
文化中心的重點項目。例如,可以呈現1960-1970年代旅行攝影家Lawrence E. Cox的攝影
作品,喚起民眾對原鄉和旅行的記憶;此外還可展示從日據時期發展的腳踏車、人力車、
三輪車,以及擁有50餘年歷史的金馬號客車廂等,以接地氣。
(作者係歷史研究工作者)
https://www.observer-taipei.com/book2021/item/4014
--
嘉義大林古戰場導覽
http://talin5814.web.fc2.com/war/iwe_study/10/talin_tourguide.ht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17.226.21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Zhongzheng/M.1736510060.A.D7C.html
Zhongzheng 近期熱門文章
PTT台灣在地區 即時熱門文章
4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