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大航海時代 澎湖率先與世界接壤
http://yam.udn.com/yamnews/daily/2384956.shtml
十七世紀台、澎雙雙浮出世界地圖,環繞海域的,是歐洲貿易船隻、沿岸漁民、中
國海盜針織密線穿梭的水痕。正在澎湖天后宮展出的「澎荷初會400週年紀念展──
十七世紀活躍在台澎海域的荷蘭人特展」,生動地重現了四百年前海上生活與貿易
場景。
四百年前船隻航行的路線大約是,印尼東印度公司從巴達維亞(今天的雅加達)抵澎
湖,卸下一部分分別送往中國與台灣的物品,然後再裝上中國絲綢、瓷器及台灣鹿皮
,繼往日本。回程則相反,澎湖因此成為中介站,貨物在此交換。
第一手書信手札
策展人歐蘭英根據當年航海手冊、船員書信、札記,提供了更多海上生活細節,比如
1622年一封東印度公司的信寫著:我們屬意這個地方(澎湖群島),但我們不滿意的
是,島上盡是沙礫,土地貧瘠,沒有木材和石頭。台灣很美麗,有許多鹿,不過到目
前為止,我們還沒發現一處能夠讓我們的大船停靠的海港……。一艘荷蘭Breda號船
,1639年到澎湖,送物資到大員(台南),物品清單包括3000擔胡椒、4941磅沒藥、
438個血紅酸模樹脂、320條交趾棉布、80桶肉和培根、6大桶葡萄酒、200罐椰子油
……等等。當時的船長也寫下不少日記,記載著船員因缺乏蔬果非常容易生病,氣候
炎熱也常導致疾病與死亡;雖然歐洲貿易船上不乏中國奴隸,明朝政府也禁止漢人與
洋人來往,可是,海禁鬆弛時,荷蘭船隻停泊澎湖期間,當地漢人還是會提供或販賣
食物給洋人,尤其是島上生長的花生、稻米、蕃薯等。
「紅毛番」形象鮮明
荷蘭人被稱作「紅毛番」,是因為髮色的關係,展覽提供一幅荷蘭海盜船長澎德固版
畫翻拍像,還設計電子觸扭,一按,澎德固的頭髮、眉毛、鬍子都變成紅色,名副其
實「紅毛」。據考證,澎德固在海面貿易,經常掠奪中國船隻,還焚燬聚落,試圖壓
迫中國政府允許他做生意,行徑十分符合《台灣府志》形容,「荷蘭又曰紅夷一名…
…生貪狡,能識寶器,善貨殖,重利輕生,貿易無遠不至……海洋相遇常遭其劫。」
「十七世紀活躍在台澎海域的荷蘭人」特展分貿易活動、怪物與紅夷、航海、書信日
記、澎湖的紅毛城、武器防禦、宗教、罪與罰等單元展出,最動人的或許就在這些寫
實細節描述,以及生動的圖文資料。一如「澎荷初會400年」宗旨指出,十七世紀的
大航海時期,是歐洲力量瀰漫全球的階段,也是全球經濟網絡形成的第一步。當時荷
蘭是海上強權之一,著名繪畫大師林布蘭此時正是其創作顛峰,國力、文化藝術表現
均居世界領先地位的荷蘭來到澎湖,繼而轉向台灣,因此,台澎是歐洲史、全球史的
一個延伸,也是當時全球化時代的縮影,更是台澎與世界接觸的開端。從展耀僅看見
海洋歷史的圖像,更看見大歷史論述之外的身肉之軀、精神心態,宛若歷歷在目的生
活史。
(澎荷初會400週年──十七世紀活躍在台澎海域的荷蘭人特展,展期至12月19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31.32.126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 之 2 篇):
PH-sea 近期熱門文章
PTT台灣在地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