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門電廠行

看板Tai-travel (台灣旅遊)作者 (企鵝和北極熊的朋友)時間21年前 (2003/04/24 23:2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一個朋友轉寄一篇竹子門電廠行的遊記, 感覺上竹子門電廠是個不錯的地方, 除了電廠本身的歷史意義外 (台灣最早期水力電廠,是目前唯一仍運轉中的), 環境也非常清幽。 或許大家有空可以去玩 ---- 揮別前幾天悶熱的天氣,在一個爽朗的星期一早晨,我騎 車前往位於美濃及六龜交界處的竹子門電廠,這也是臺灣 最早期的多功能電廠。進入美濃地界後,視野便整個開闊 了起來。環視著一路綿延的山巒,山腳下正綠油油著的稻 田,還有田中央棟棟的三合院,頓時有種想拍照的慾望, 覺得像這樣不期而遇的小旅行是幸福的。 行前和外婆閒聊時,很奇妙的,外婆說她小時候也去過竹 子門電廠。她回想著,那時還在讀公學校(小學),有遠足 ,就是去參觀電廠。外婆的老家在旗山,就讀的公學校也 在旗山,所以就一群小朋友開開心心的從旗山走到竹子門 去。好遠喔,外婆說。走了好久,一直到了晚上月亮都出 來了,小朋友們才回到學校,看到校長著急的守在校門口 。我比對一下地圖,果然很遠,只怕有二三十公里遠。但 從前的孩子是擅走的,既然邱坤良說自己三天兩頭南澳— 羅東走來走去,那麼外婆她們從旗山到竹子門似乎也就不 那麼奇特了。 轉入美濃往六龜的公路旁小徑,經過廟宇及荒廢田地後, 便到了竹子門電廠。入口右手邊就是白色的行政中心,入 內說明我想參觀電廠的意願後,很棒的,一位資深的員工 林先生便領著我參觀、解說整個廠區。才知道原來林先生 是專門負責對外講解的電廠員工(早上十點至十一點,下 午兩點至三點),所以即使當天只有我一個人參觀,也可以 悠哉悠哉的進行導覽。 聽林先生講解竹子門電廠的過往,才訝異的得知原來這個 南臺灣最早的電廠,一開始是伴隨著水利事業而生的。總 督府在荖濃溪上游設壩引水,並以水流落差發電,每天發 電量2000千瓦,供應高屏地區的港口及機關用電。發電後 的排放水,經過圳路,可灌溉下游美濃一帶4,350甲農田, 而該條圳路,便是今日的「獅子頭圳」,也就是貫穿美濃 鎮上,與鎮民灌溉、洗衣、生活用水等息息相關的水利設 施。這讓我回想起,不久前與令方、Mirriam老師等人去美 濃遊玩時,也曾走在連接獅頭大圳的水橋上,想像灌溉大 地的水,就這樣流過我們的腳下。而當時帶我們解說的那 位種煙草的曾先生,在提及獅頭大圳時,語氣也帶有著極 深的感情。他說到從前的成年禮,就是要孩子們走過從小 山的一頭,走進山腹深廣漆黑的水道裡,再從另一頭出來。 我探了探那條陰暗的水道,頗慶幸自己不是美濃小孩,呵呵。 而竹子門電廠的另一個奇妙之處,則是發電機組。這套古 董水輪發電機,是1908年購自德國「通用電機公司」(簡 稱A.E.G),但至今卻仍正常運轉著。同時期興建的其他水力 電廠,譬如北部的龜山( 600KW)及粗坑(2,400KW)電 廠,雖然最初也都是使用同一套水輪發電機,但至今都已 廢廠或改建。只剩下竹子門電廠還保留原始機組及優美的 歐式建築廠房,也因此於1992(民國81)年5月22日經內政 部公告為第三級古蹟。曾有傳言,說德國人想把這套機 組買回德國的博物館典藏,但林先生對此說持保留態度。 他說,我在這那麼久,只看過一個德國學生來玩,應該不 是他想買吧。 但要讓機組運轉如此長遠的時間,除了機組本身的品質之 外,也得仰賴維修的技術。林先生說,竹子門電廠本身其 實無力負責機組的維護,而是台電總公司有個專門的維修 部門會定期過來保養整修,而其技術是傳承自最早期的日 本工程師。也因為年代太過久遠了,所以發電機組一切的 零件配備一旦毀損,都必須靠這批專門維修人員自己打造 更新之。這實在是太神奇了,彷彿是一個神秘組織,秘密 傳授不為人知的技術,打造獨門的配備,以維護一個遠古 工藝的存在與運轉。一個非常宮崎駿式的想像。 談話告一段落後,我便開始實地參觀發電廠的運作。整個 廠區的最上方是荖濃溪引水區,接著將溪水導入四道閘門, 四條大鋼管,經過約三十米(純目測)的落差後,藉由水 的沖力推動四台水輪發電機的運轉。每台水輪機旁都有一 台小型紅色的調速機,用以調節不同水量時水輪機的轉速 大小。水輪機轉動所產生的電力,便連接到一旁的變電處 增加電壓,再傳送至附近住戶使用。至於發電完排出的水, 則接至廠房外的獅頭大圳中,一路流向美濃農田與住家。 根據林先生的說法,其實臺灣的水力發電已經開始沒落了。 其一是河川的水量,不知何故越來越少(超抽地下水?) ,以致於發電量也隨之下降。像我在參觀時,由於水量不足 ,四台水輪機中只有兩台正常運轉著。其二則是由於民營化 的趨勢,將帶動大型火力電廠的興起,相較之下只能小型發 電的水利電廠便逐漸乏人問津。 但對我來說,像這樣的小型電廠卻有著難以言喻的「親切」 感覺。它就像是個你隨時可以拜訪的鄰居,可以與你產生 各種多采多姿的互動;提供動力也提供水利、可以休憩也可 以認識臺灣能源的產生、歷史與現況。相較於警備森嚴、 過渡整潔以及被種種科技隔離起來的核能電廠,我會更希 望自己鄉里能有類似竹子門電廠一般的鄰居。自然,水力 發電可能也有其限制及破壞河川生態等影響,但竹子門電廠 的存在,其實告訴了我,電廠可以不只是電廠。它也可以是 我們日常生活的一份子,可以擁有多樣的社區功能,讓每個 社區成員都能理解它,並樂於與之親近。 最後當我要離開之際,我和林先生緩緩的走下滿是綠蔭鋪滿 落葉的幽靜山徑上。雖然是大白天,但四周卻出奇的靜。走 過老廠房,舊宿舍,以及被烈日照得耀眼的草地。草地的中 央是一團錦簇的鮮紅,盡頭則是遮蔭的榕樹。在榕樹下歇息 ,可以看見三座日本工程師的殉職紀念碑。青柳義男、上行 長造、山中三雄。在樹蔭下,我猜想著他們當時的心情,是 什麼原因讓他們來臺灣,又為何會客死於此?無解。但他們 的心血留存至今,成為我們寶貴的資產,生活的部份。我心 想,下次再有朋友來南部時,會記得帶他們來走訪這位和藹 可親的老鄰居。 竹門電廠——興修紀錄 1907(明治40)年:臺灣總督府電氣作業所計畫興建「竹子門發電所」。 1908(明治41)年:4月,臺灣總督府工事部電氣課開始施工。 1909(明治42)年:12月,由臺灣總督府土木部工務課完工,次年(1910) 1月舉行竣工典禮,是南臺灣最早的發電廠。總工程費108萬7千6百多元 ,每天發電量2000千瓦。 1966(民國55)年:更名為「竹門發電廠」。 1977(民國66)年:9月,合併位於六龜的土?發電廠(原稱土?灣發電所), 再度改名為「高屏發電廠竹門分廠」。土?發電廠也是早期南部的重要電廠, 建於1917(大正6)年12月,供電量3600千瓦,不僅當時的高雄州,即連臺南州 (嘉義街除外),也多以該竹子門、土?二座水力發電廠為主要的電力供應機關。 自1977年合併後,土?發電廠重新翻修,從此改為遙控式水力發電廠。 竹門電廠——參考文獻 臺灣總督府土木局:《臺灣電氣事業概況》,臺北:臺灣總督府土木局,1924年。 不著撰人:《高雄州大觀》,高雄:高雄州廳,1923年。 臺灣電力公司:《臺灣電力創業百週年》,臺北:臺灣電力公司,1988年。 林炳炎:《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發展史》,臺北:林炳炎,1997年。 黃煇:〈臺灣之電業〉,收於《臺灣之電力問題》,「臺灣研究叢刊」第16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2年。 內政部製作,台閩古蹟資訊網:http://webca.moi.gov.tw/ -- Am I getting wiser or just olde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144.32.116.114
文章代碼(AID): #-g05Ndc (Tai-travel)
文章代碼(AID): #-g05Ndc (Tai-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