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報] 教部通過 中正紀念堂改名台灣民主紀念館

看板Taipei (台北)作者 (環境需要的是你)時間17年前 (2007/03/03 23:25), 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聯合報 2007.3.2 漢寶德:要拆圍牆 得看民意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宗教博物館館長漢寶德與台大城鄉所教授夏鑄九都認為,中正紀念堂所曾代表 的強人威權,在市民日常使用的過程中已逐漸褪去。夏鑄九強調,此時若以政治 力拆除圍牆而非訴諸民意,結果無異於「移除蔣介石,複製另一個陳介石!」 夏鑄九表示,在台灣社會解放的過程中,中正紀念堂歷經野百合等社會運動衝 撞,逐漸卸下威權外衣,成為由市民參與創造的「市民空間(Civic Space)」。 漢寶德也認為,中正紀念堂的空間使用早已「民間化」,此時若改為陳列歷任總 統文物的「台灣民主紀念園區」,不等於走回頭路、再度「把總統帝王化」? 以中正紀念堂圍牆為例,漢寶德說,圍牆內的迴廊已成為台北市民重要的休憩 夏鑄九也說,「請政治人物多關心這些邊緣人!」 漢寶德認為,建築的空間意義不必拘泥於表象外型。以法國羅浮宮為例,也從 神秘威權的皇宮轉為吸引遊客的博物館。中正紀念堂雖有宮殿般的外型,但多年 來已為台北人心中的「大公園」,並逐漸轉型成藝文表演中心,早已不是野百合 運動時期的「中正廟」形象。 夏鑄九說,民進黨若想藉拆圍牆來拆除中正紀念堂的威權,在剛執政時便應動 手。如今在大選前提出,讓人質疑其用心。他說,從二二八到拆除中正紀念堂圍 牆,執政者的手法都是在「撕裂一個剛剛浮現的市民社會」。 從專業角度來看,夏鑄九認為,中正紀念堂可以考慮拆掉近三分之一的圍牆, 範圍是「大中至正」門前兩側,如此可形成媲美歐洲城市廣場的都市開放空間。 藉由市民與專業人士的共同參與,中正紀念堂可望從威權空間徹底蛻變成「市民 空間」,此一過程別具民主意義。 ----- 我知道很多人對城鄉所感冒,但我覺得這次講得挺中肯的。 個人覺得拆圍牆有好有壞,理由如下: 一、優點 拆除圍牆,的確可以讓市民更為親近公共空間,使紀念堂的園區可以融合四周環境, 也可以達到公園綠地的規劃原則:「創造寬廣感」,讓視覺和感受上更為舒暢。 二、缺點 如果你有機會清晨到圍牆附近運動的話,可以發現這裡常聚集了許多外省爺爺奶奶, 在此演奏傳統戲曲,和表演傳統戲曲,如平劇、崑戲等等,相當熱鬧!如果未來拆除了 圍牆,這些老人勢必無法在此聚集,相對的,從傳統文化保存的觀點來看,失去一個很 好的庶民表演地區,這是很可惜的。 三、建議 本來中正紀念堂的圍牆,即是中正紀念堂的特色之一,也是許多台北市民共同的回憶 ,更是許多本省、外省籍老人難得的公共空間。這樣的公共空間已經超越意識形態,是不 是需要全數拆除,值得再思考。 個人有兩個小小的想法: 1.拆除四個角落的入口,使「杭州信義路口」「仁愛信義路口」「杭州愛國路口」「中 山愛國路口」的可視範圍變大。或者保留一部分的圍牆,可供市民休憩活動。 2.若要全數拆除,建構“適量”新的、可避雨、符合特色、可透視且不破壞景觀的涼亭, 或遮雨空間,供民眾休憩活動,否則紀念堂和兩廳院的戶外活動空間太少,無法容納原來 多采多姿,各種年齡層在中正紀念堂的“半戶外”休閒活動(如傳統戲曲、青少年街舞, 親子休閒活動等等)。 以上拙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6.92.10 ※ 編輯: vincentank 來自: 61.216.92.10 (03/03 23:25) ※ 編輯: vincentank 來自: 61.216.92.10 (03/03 23:34)

03/04 01:00, , 1F
很想推...認同....
03/04 01:00, 1F

03/04 13:03, , 2F
中央政府應該主導台北市的都市公園計劃喔?
03/04 13:03, 2F

03/04 19:58, , 3F
那就看中正紀念堂到底算誰的了...
03/04 19:58, 3F

03/04 22:03, , 4F
贊成 拆掉一部份是很好的主意
03/04 22:03, 4F
文章代碼(AID): #15wPDDb4 (Taipei)
文章代碼(AID): #15wPDDb4 (Taipei)